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125篇
经济学   60篇
综合类   32篇
运输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56篇
农业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17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我国政治文明已经从自发的状态走向了自觉。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社会主义制度是政治文明自觉的土壤;国家职能的演变是基础;以人为本是关键;执政为民是标志;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自觉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规范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航道。持之以恒地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理清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保持改革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党执政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体会是:执政为民重在富民。如何实现富民?我们的做法是:落实“富民”的新举措。发展是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要把“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实践中,首要的是发展经济,尽快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使屺亭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一是把优势产业放大做强,努力实现“以工富民”。轻纺和化工是我镇的两大支柱。轻纺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0%以上,形成了纺、织、染、成衣的整套生产能力,有一批丰富生产贸易经验的经营者群体和一批稳定熟练的…  相似文献   
4.
(一)以人民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阶级社会和存在阶级的社会中,就是强调以人民利益为本,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以人民利益为本是评价科学发展观实践效果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信念,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是判断科学发展观实践效果的唯一准则。  相似文献   
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把执政为民始终贯穿于审计监督之中,是审计部门共产党员的永恒坐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为民 ,把握客观事务的规律性及我国的国情 ,与时俱进地维护人民政权 ,保持社会稳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全面的实现 ,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诞生82周年之际,为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亲自作了动员报告。他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高度,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实践要求和历史任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刻阐发。是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纲领性文献,是对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的根本要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点体会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顺民意、得人心,必将成为全党全民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为什么能够始终立于不政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它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具有其他政党无法相比的先进阶级基础和广泛群众基础,既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又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从而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04,(1):10-11
通过南京市六合区优秀共产党员李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的学习,以及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这一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再一次十分严肃认真地思考一下、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努力实现“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