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67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215篇
经济学   107篇
综合类   95篇
运输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120篇
农业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2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均衡,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重大。本文选取了苏北一个很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县区样本为个案,分析其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做法,探索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策略,相信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文化、科技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为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调整结构,多渠道筹集经费,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走规模扩张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14.
关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浙江省衢州市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的调研,本文梳理了该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15.
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优势的实践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成为提升"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向。"原理"课实践教学要以"原理"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为主要依据,以构建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内容,以凸显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追求目标,积极探索能整合多种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合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16.
文章针对教育资源整合平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结构化P2P架构设计的解决思路,并设计了相应的存储模式和基于动态自适应的资源调度策略。以适应高校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重复率高的特点,优化资源存放与传送效率。  相似文献   
917.
我国教育资源供给数量及质量之间的配置差距很大,表现在初等与高等教育之间以及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明显,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为背景,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层级教育差距越小,但是教育区域不平等程度越大、并且这一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效应;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区域不平等程度越小,但是从长期看,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不断扩大,教育不平等问题会更为突出,对不同层级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有近似结论.  相似文献   
918.
关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是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的关健,是提升地区全民素质的保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地区乃至国家长期发展的根本.认识上整体提高,思路上更加清晰,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利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广  相似文献   
919.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和教育资源,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京津冀经济的协同发展必然要求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文章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剖析京津冀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20.
绿色生态观的出发点不再是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追求的是人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概念引入学校管理,目的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从而找回教育长久缺失的东西——关注人的生命。我认为,教育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注意“生态平衡”。反对过度开发和浪费教育资源,倡导尽一切可能防止教育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