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6篇
工业经济   80篇
计划管理   1035篇
经济学   796篇
综合类   173篇
运输经济   45篇
旅游经济   84篇
贸易经济   566篇
农业经济   463篇
经济概况   46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3个时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和研究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和景砚生态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淡水河流区和滨海咸水区景观格局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人为干扰的程度的差异;闽江河口湿地受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湿地面临的保护与开发冲突矛盾日益凸现,从保护景观功能的角度,提出有别于自然保护小区的景观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思路,将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区划分为三类: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生态保护区、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62.
挠力河流域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重要节点,该流域湿地是三江平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价值和资源意义;分析了景观格局空间粒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3.
文章以西安市2013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源数据,基于arcgis10.0与Fragstats3.4软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等2个水平上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粒度效应。结果表明:(1)粒度效应敏感的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个数、分离度指数、邻近度指数,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指数有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粒度效应最不敏感的指数有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结合度指数。(2)大致可将上述9种景观指数分为3类:第一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三类,随着尺度的增大,具有显著的尺度转折,可预测性差。(3)随着粒度的粗化,农村居民点破碎度降低,优势度增加,形状变得规则,分布趋向分散。该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最佳尺度范围为60~90m,适宜粒度为90m。  相似文献   
164.
目前湿地开发利用日益加剧,本文结合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进行空间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虽然辽河三角洲区域脆弱度逐渐减弱,仍有部分地区存在高脆弱度值。数据表明2015年低脆弱度区基本覆盖整个辽河三角洲区域。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基于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湖南省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定量化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景观影响的利弊。[结果]湖南省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由2007年的0177提高到2017年的0692。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提升,但生态发展状况波动较大,虽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景观的规划提供了经济支持,改善了乡村景观基本硬件设施条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乡村景观的形式内容,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建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对乡村景观的蚕食。[结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社区居住空间营建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乡村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转变前后社区空间特征的研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快速且高效地发展、提升乡村社区整体空间品质、促进乡村社区与城市协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乡村社区居住空间的分析研究,运用建筑计划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乡村社区居住空间特征及规律,为乡村社区居住空间营建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7.
[目的]为推动楚雄州旅游扶贫工作进程,使楚雄州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文章研究了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打分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以及专家对楚雄州五大类型乡村景观的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并通过加权法计算各类型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基于旅游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分布较均衡,接近于平均分布。5大类型中民俗文化型景观质量最优,其次是景区带动型、生态环境型和城镇依托型,产业融合型景观质量最差。[结论]发挥楚雄州特色,大力发挥民俗文化型乡村景观在旅游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鉴于景区带动型乡村景观是地区乡村旅游名片,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其建设力度,提升景观综合质量。由于产业融合型乡村景观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楚雄州应继续保持对其开发、摸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8.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9.
利用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对三江平原植被进行景观异质性分析,把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划分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无植被用地6种景观类型,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计算软件,根据研究区域特征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94,优势度指数为5.4921,聚集度指数为57.6631,表明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异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0.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S空间分析术为基础,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解译了挠力河流域TM卫星影像,绘制了详细的挠力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图,然后提取景观元素的多种参数,再经过Fragstats软件计算得到各类景观指数;分别研究了不同斑块类型的斑块面积、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取得了挠力河流域景观信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揭示和验证了挠力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