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2篇
财政金融   2672篇
工业经济   710篇
计划管理   5480篇
经济学   3706篇
综合类   2349篇
运输经济   232篇
旅游经济   30篇
贸易经济   5300篇
农业经济   1019篇
经济概况   5250篇
信息产业经济   33篇
邮电经济   6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738篇
  2014年   1524篇
  2013年   1361篇
  2012年   1574篇
  2011年   1989篇
  2010年   2181篇
  2009年   2432篇
  2008年   3247篇
  2007年   4469篇
  2006年   2229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所提出来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税收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应该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断改革当前的税收制度,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9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全完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法律基础,其中完善法律制度尤为重要.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法律制度,其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等均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内涵相符合.本文介绍了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经济法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9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人民币势必要走出中国,走区域化的道路.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中,周边国家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周边贸易结算的本币化,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构建以西部各省区为重点的周边对外贸易通道,将会对人民币的周边区域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经济视角》2011,(10):5-5
吉林省粮食局结合吉林省粮食流通实际.着力用现代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加快构建“四位一体”新格局.增强竞争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组织,在促进政府与人民之间交流,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加坡通过建章立制为居者有其屋提供法律支持,健全社区组织保持对居民的有效管理,通过把贯通传统与现代、融合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理念植入到社区管理的角角落落,打造出新加坡社区其乐融融的文化品牌,促进了社会和谐,激活社区居民对社区、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相似文献   
996.
杨亚莉 《经济师》2011,(5):28-3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97.
王继新 《经济师》2011,(4):90-91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很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从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及创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真正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98.
张文娟 《经济师》2011,(8):20-21
文章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以其特有优势来指引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99.
李雪 《经济师》2011,(1):6-7,10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认真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等一系列崭新发展理念和重大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国家、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发展问题上重大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因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创造。刘思华教授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五届论坛的大会发言中论述了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和谐社会发展关系问题。本刊将刘思华教授的发言整理后,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探索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贯彻“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质就是要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过去,对于加快城市腹地建设的重要性,由于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而有所忽视。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应当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