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石桥 《环球财经》2011,(4):106-107
制造商纷纷追捧苹果iPad取得的成功,并纷纷涌入这一市场以期与苹果iPad竞争。这些公司对自家产品销售预期过高,或将导致2011年下半年平板电脑市场面临泡沫风险  相似文献   
132.
《国际融资》2014,(1):14-18
随着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经济正逐渐进入去泡沫化阶段,过剩产能的恢复性调整,必然加剧产业自身结构调整,中国新材料企业由于国际大环境,面临着较好的国内和海外并购机遇,请看汉鼎咨询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3.
商业地产目前正在面临内忧外患。内忧,现在一个城市里商业地产的体量太大,同质化严重,即便是最烂的商业地产项目也会分流一部分人流、客流,同时我们每年的人口增长规模有限,每年1个点,3000万城市新增人口的规模,平摊到全国这么多城市里面就没有多少了,所以整个蛋糕被摊薄了。这是泡沫化的一个部分。外患,电商冲击,越没有特色的商业受电商冲击越大,进入商业地产的风险在加大。但是风险加大并不等于是没有机会。因为商业地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可替代性强,无论什么时候进来,只要你  相似文献   
134.
引子 随着房地产业的日益增大,我国开始实施一些相应的房产税政策,以便更有利的调节房地产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防止出现房价虚高泡沫化程度过大,"房产税开征"和"开征房产税的试点城市"这些热词随之涌现。从2011年上海、重庆开启房产税试点以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这句话几乎每一次都出现在文件中。  相似文献   
135.
朱珊珊 《上海会计》2011,(7):11-12,17
相关数据表明,创业板市场出现了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和高发行价的"三高症"。许多人士认为,创业板市场存在泡沫积聚的趋势。本文运用PEG指标说明创业板市场的泡沫化问题,进而分析创业板市场形成泡沫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6.
郑景昕  梁海松 《英才》2011,(6):88-89
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之间存在跷跷板关系,踩踏这个跷跷板的主角是美联储。曾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计划的总结和起草研究,多次进入中南海参加最高领导层的学习交流,是参与中央经济决策的学者智囊之一,他就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中,陈东琪毫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近期人民币汇率有过快升值倾向的忧虑,这让他想到了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情形,他认为当时出现的经济快速下滑,除了次贷危机影响外,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也是原因之一。在他看来,人民币过快升值将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7.
房地产泡沫问题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8年开始,随着福利化分房的结束,住房商品化的开始,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也连续快速攀升.近年来,关于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是一直未有定论.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用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定量方法,对我国1997-2006年房地产业运行中是否存在泡沫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全国普遍性的房地产泡沫,但泡沫化倾向明显,需警惕.  相似文献   
138.
媒体     
《中国经济快讯》2007,(37):12-12
中国经济须防泡沫化,韩国教育正在落伍于中国,中国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中国制造”低价时代可能终结,中国将与中亚重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9.
【美国之音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表的报告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泡沫化。中国建设部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控。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房价将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40.
近10年来,为东亚缔造繁荣局面的日本和中国台湾经济竞由绚丽变为黯淡的事实,令不少人诧异。难道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写照?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了寻求它的答案,我们不妨从二者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去观察。毋庸讳言,它们均强调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