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19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113篇
经济学   136篇
综合类   79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47篇
农业经济   115篇
经济概况   3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邓亦兵 《中国农史》1998,17(4):49-58
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肥料、大牲畜、生产工具等,在全国运销的描述,来说明在农业经济运转中,生产者农民主要不是依靠自给自足,也不仅仅是在集市上出售剩余产品,为再生产准备资料;而是把自己生产的大部分或全部新产品投入市场,通过商品交换,购买农业再生产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资料。这正是生产资料在清代前期全国范围流通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2.
章燕  聂平平 《中国市场》2008,(14):55-56
清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极为重视说服双方当事人。即不仅要说服败诉方,同时也需要说服胜诉方。清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说服任务有:说服当事人承认事实,说服当事人承认错误、接受处罚,说服当事人及其他百姓改过自新。  相似文献   
143.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清代起属皇家专用禁苑。它位于故宫西侧,北与北海相连,南临长安街,西靠府佑街。有人问:中南海有多大?我说不清。但我沿着外围步行一圈,约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4.
陈恩虎 《中国农史》2006,25(2):99-107
有关清代田宅交易中“喜礼”俗例的探讨,史学家所利用的材料局限于乾隆刑科题本。本文利用遗存的徽州文书探讨皖中地区,尤其是巢湖平原田宅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喜礼俗例,揭示了清代中叶以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转让关系。  相似文献   
145.
黄世瑞 《中国农史》2006,25(1):140-141
一、启沅乎?启源乎? 《蚕桑谱》(又名《广东蚕桑谱》)是广东第一本关于蚕桑生产方面的农书,作者为清代陈启沅。但不少人误认为是陈启源,甚至有一定影响的工具书辞典也这样认为。陈启沅与陈启源,虽只是一字之差,与大局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毕竟应实事求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此其一。其二,亦可避免与清代另一个真正叫陈启源的名人混同起来。因为清代真有个陈启源,  相似文献   
146.
马波 《中国农史》1995,14(4):58-68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方志资料的基础上;对清代闽台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的分布和生产,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清代闽台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中心。除澎湖、金门、平潭等海上小岛外,稻的栽培均十分普遍。福建沿海平原、闽江上游河谷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地区,为稻谷主要产区。闽江、木兰溪、晋江、九龙江下游地区实行双季稻制,台湾平原地区亦以双季稻制为主,但台南在清末有少量三季稻。清前期,闽台稻谷单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沿海平原双季稻区,亩产在4石左右,高者可达8—9石,闽北地区单产在3石左右,闽西较低,约1—2石。清后期,福建稻谷单产水平下跌,高者2一3石,低者不及1石,标明农业经济水平较前下降甚多。台湾地区则不同,清后期稻谷单产水平较前略有上升。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两地社会经济总体状况的盛衰,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首先简述了清代广东缺粮的原因。分三方面探讨清代中央政府及广东地方当局为改变粮食供求状况而采取的政策:(1)流通政策:实行比明代更为严厉的禁籴政策,禁止本省大米出口,其次是鼓励省内地区的粮食流通,外省大米进口,逐步放宽外洋大米进口,增加本省粮食供应数量。(2)积贮政策:加强州县一级的粮食贮备,严格常平仓的管理措施,保证省、府常平仓的储存数量,鼓励民间社仓、义仓的发展。(3)生产政策:通过大力垦荒,推广农业技术、大兴水利建设以增加粮食生产。但总的来说,清代广东粮食政策是不成功的。关键在于土地的增长及粮食生产的增长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8.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5,24(1):60-66
本文从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量、新生产部门、生态农业、农学著作及养活的人口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的农学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外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于清代农具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9.
《电力技术经济》2011,(1):68-68
我国运营中的研究堆均建于20世纪中叶,将在不久陆续退役。在原子能院建造的中国先进研究堆(简称:CARR)即将建成。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堆型为轻水冷却慢化、重水反射反中子阱池式反心堆,是一座多用途、高通量研究型反应堆。堆功率60MW。  相似文献   
150.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清代服饰图案,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服饰文化当中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清代服饰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并以它种类、数量的繁多,在传统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分地"。在本文中,笔者对清代服饰图案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并且对清代服饰图案在现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