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工资合约、灰色收入和职业生涯考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一个简单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年薪制下的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本文明确引入“灰色收入”作为企业经营者收入的一部分,定义广义的“职业生涯考虑”,同时,放弃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通过对现行年薪制下经理考虑“灰色收入”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共同作用的分析,本文解释了如下经济现象:虽然现行的年薪制引入了显性的工资合约,但并不一定使得经理的努力程度提高,而且也不能解决灰色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52.
53.
55.
最近,统计局很累,他们正埋头于一些琐碎的俗务.
一个是永远也不可能说清楚的"灰色收入"的问题,另一个是要花上点子力气才能说出点眉目的"房屋空置率"问题.
灰色收入问题,是个真正的大问题,应当花费大力气探求之.
这个问题是我的老同事王小鲁先生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6.
57.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红利收入源源不断地惠及个人,我国的个人收入正在快速增长,但也产生了一些透明度低下的问题。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了15处。其中,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段,把"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改为了"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灰色收入"几个字不见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删除了"灰色收入"提法。事实上,这并不是灰色收入不存在,而是仅仅用灰色收入并不能完全准确表达这类收入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58.
沈晨舟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17-20
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新的现金管理制度并与今年6月底实施。制度规定控制现金使用的范围,与近年出现腐败问题的灰色收入、隐性福利有关。此次现金管理的改革,除了支付手段上的变化,更加注重作为行政条例的约束作用。新现金制度将细化完善管理办法,对不同经济性质的支出实行分类,提倡更多使用公务卡和银行转账系统,减少现金使用。 相似文献
59.
是什么拉大了收入差距——灰色收入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当前的收入差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那些拉高了中国基尼系数的富人们致富的不二法门到底是什么?在一个外国记者看来,权钱交易正是中国暴富阶层的生财之道。日本NHK电台所作的中国纪录片《激荡中国——中国的富人与穷人》,对此结论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阐发。这个片子选择了两个富人做为中国富人的典型代表。其中之一为已逾50岁的中年人,发家致富的关键手段是分布在国家各部委机关的眼线,每分钟提供来自股市的消息,其家财过亿元;另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富人,年收入几百万,靠的是其父亲(一个曾经在天津市委工作的老解放军干部)的人脉,以及他那些都是官宦子弟的大学同学,都掌握着房地产、股市等等的所谓内部消息。
这就是一个外国纪录片创作团队对中国富人的直观感受。这个结论显然超越了此前国内舆论关于市场化改革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与否的笼统争论。毫无疑问,躲在黑暗中的权力是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罪魁祸首。这源于我们市场化建设过程中制度不规范以及民主监督的缺乏。显然,对造成此结果的内在机制的真实情况的掌握,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真正破题之处。否则,政府在再分配领域所作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努力,也会因制度的扭曲产生新的权力寻祖与分配不公。
为此,我们选择了王小鲁研究员与雷诎副研究员不同角度的调研报告。王小鲁研究员的报告利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取得被调查者可信的收入和消费数据,据此分组推算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包括恩格尔系数在内的若干消费特征参数及其与收入的关系,用以同现有的统计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对此分析,弥补当前统计数据中高收入群体瞒报的部分。雷致副研究员则以社会大众主观公平感的角度给出了分析。
我们看到,虽然是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两位学者调研报告的结论却如出一辙:必须建立和形成一个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制度环境,从根本上减少腐败、寻租现象和垄断行为赖以存在的根源。这是调整收入差距的根本之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