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财政金融   2666篇
工业经济   1486篇
计划管理   7092篇
经济学   5883篇
综合类   2182篇
运输经济   248篇
旅游经济   89篇
贸易经济   5562篇
农业经济   1054篇
经济概况   4535篇
信息产业经济   71篇
邮电经济   99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909篇
  2014年   2076篇
  2013年   1835篇
  2012年   1983篇
  2011年   2296篇
  2010年   2385篇
  2009年   2335篇
  2008年   2523篇
  2007年   2214篇
  2006年   2016篇
  2005年   1848篇
  2004年   1046篇
  2003年   1072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775篇
  2000年   735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992.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度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没有对企业数字化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检验。区别于现有研究,文章不仅基于无形资产数据度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了更细化的文本分析,用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业绩回顾”中的数字化词频占比来度量企业实际的数字化水平,并运用网络招聘大数据对构造的指标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重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明细数据对微观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检验。研究表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在经过IV估计、反事实分析和改变估计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共享水平和知识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保投资水平更高以及所在地区环境规制力度更强的企业,数字化产生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大。文章清晰揭示了企业数字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机理,拓展了企业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剖析了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993.
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组合效果,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复杂作用。利用我国165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专利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知识与协同双层网络嵌入对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战略柔性和开放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绩效,负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协同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战略柔性和开放度调节双层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的关系,且变量间存在有效匹配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开放度促进利用式创新绩效提升,而协同网络结构洞—战略柔性促进探索式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分歧带来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94.
在主流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更多企业将目光聚焦于金字塔底层市场。基于权变视角,探索企业在BOP跨部门合作网络中,双边关系耦合与网络嵌入交互构建的双环协同机制如何影响企业外部知识攫取,进而作用于BOP市场导向的产品创新。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396家电动自行车企业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跨层级嵌入双环协同机制与知识获取呈倒U型关系,高外部不确定性会增强该倒U型关系,但高内部不确定性对该倒U型关系无显著影响;通过知识获取的部分中介传导效应,最终跨层级嵌入双环协同与BOP产品创新呈倒U型关系。结论对企业把控BOP网络嵌入程度、优化网络配置及网络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集群升级是当前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互补性知识是影响集群网络企业发展和集群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依据知识的互补性和社会关系水平,研究了由生产性知识网络、服务性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互动而形成的超网络与集群升级之间的关系.利用变分不等式问题和最优化问题之间的关系,求得网络的洽合流apij+、asij+、hij+,超网络的均衡状态以及互补性知识的最优配比关系,探究了集群规模变动所带来的集群中流、超网络均衡状态以及互补性知识的配比度变化;最后指出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6.
成红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13,32(1):1-8,58
基于能力矩阵的分析框架,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构建过程和基于OEM关系的超集群知识联系对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巴基斯坦的Sialkot集群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集群为案例对象,通过研究两集群中生产商的技术能力构建过程对相关命题进行检验。结论如下: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构建是一个多路径过程;基于OEM关系的超集群知识联系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构建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集群企业通过利用这类超集群知识联系开展富于进取心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突破该局限性,克服价值链中领导企业设置的障碍,从而可以在更宽的功能范围内构建创新程度更高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997.
传统的组织设计职能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显著。在剖析组织设计职能、知识共享机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组织设计职能包括组织文化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评价设计和组织激励设计4个构成要素,知识共享机制则包括知识共享理念基础、知识共享结构基础、知识共享导向机制和知识共享激励机制4个构成要素。其中,组织文化设计奠定了知识共享的理念基础,解决了知识共享中的信任问题;组织结构设计奠定了知识共享的结构基础,解决了知识共享的渠道能力问题;组织评价设计强化了知识共享的导向机制,解决了知识共享的资源协调问题;而组织激励设计则强化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解决了知识共享的动机强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不确定性是知识型人才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不确定性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内涵,分析影响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因素,对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并运用熵理论度量知识型人才的不确定性。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消减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及内隐化的转化过程,能够形成不断成长的知识螺旋,推动知识创新活动的产生。知识创新贯穿于知识螺旋的所有阶段,而知识螺旋运动在知识创新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以混凝土构件中的长期变形性能研究为例,对知识创新中的螺旋运动进行分析。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混凝土规范的收缩预测模型误差较大。在恒温恒湿环境下,通过制作混凝土柱试验数据,并与现有规范进行整合,修正收缩应变模型,对工程理论的不断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开放式创新——过去的研究、现有的争论及未来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概述:近期,开放式创新这一概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实行此种创新模式并非易事,但仍有许多企业有必要进行开放式的创新活动,所以目前这一概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将开放式创新从开放资源(open source)的范畴中独立出来并对其进行定义之后,本文对这一创新模式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同时识别出技术转让、客户创新、商业模式及创新市场等开放式创新早期研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目前针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价值存在的争议,我们将会对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并判断这一创新模式究竟是管理学史上的昙花一现还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