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991篇
工业经济   662篇
计划管理   1120篇
经济学   840篇
综合类   277篇
运输经济   36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153篇
农业经济   352篇
经济概况   71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篇
邮电经济   7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751篇
  2022年   862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欧洲能源危机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北半球高温和北溪管道被炸等因素一再升级。这次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包括国家应保持长期稳定的能源政策、合理有序地推进化石能源的退出节奏、认识可再生能源的缺陷性并适时做好替代准备与能源保障安排、淡化国际能源领域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与拓展多元稳定的能源进口源。与此同时,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于能源转型,且应抓住转型机遇迈向能源自主。其中所提出的能源自主概念具体包括能源的供给安全、使用自由、排放清洁与拥有定价权等四个维度,进一步测算表明中国的能源自主指数近年逐步提高。中国实现能源自主的优势在于禀赋丰富的物质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及拥有统筹协调的制度优势。今后中国的努力方向应包括建设国内统一的能源大市场、努力开发新的能源转化与利用技术、进行有效的碳排放控制与捕集、激发能源期现货市场与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与活跃性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2.
廓清中国县域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有助于准确评估现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政策并为未来的政策优化提供指引。本文基于二次型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8—2016年中国1985个县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在此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分解的角度对县域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间中国县域二氧化碳的边际减排成本均值为1.66万元/吨。时间维度上,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截面维度上,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低于中西部地区。其次,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不仅取决于碳强度表征的减排规模效应,还与县域的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密切相关。最后,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省域之间而非省内县域之间,意味着超越省域范围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更加有助于实现成本有效的碳减排。本文认为,无论是命令控制型碳减排政策还是市场型碳减排政策,政策设计的关键均在于充分考虑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在县域之间的异质性,充分利用县域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信息,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减排政策并推动区域间协同化减排。  相似文献   
993.
实现美丽中国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降碳减污协同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之一,促进降碳减污协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在全国范围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基于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降碳减污协同效应;利用泰尔指数、β收敛模型估算了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态势;采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估计了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污染治理设施等因素对各区域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降碳减污协同度较好,中部地区的协同度较低且趋于恶化;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的降碳减污协同度较低;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全国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部的差异;东部和东北各省的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差异呈现收敛态势,而中部和西部各省呈发散趋势;能源结构、污染治理设施等因素对各区域的降碳减污协同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类别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降碳减污协同的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程相天 《化工管理》2024,(9):82-85+117
化工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濮阳市立足石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新路,努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且已初具规模。为充分发挥化工新材料汇碳、固碳、减碳的重要作用,推动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研究濮阳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面对世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开展碳交易正是人们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正视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参与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逐步建立健全低碳金融体系,迎接未来世界低碳经济新格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6.
《甘肃金融》2022,(10):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加大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兰州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0月11日至13日,由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22年甘肃省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员单位以及兰州市政府和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64家单位50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线上参会人员最高达600余人。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作为碳交易大国为何缺乏定价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持续快速扩张,作为碳排放大国和非减排义务国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碳减排资源供给大国,但始终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最低端,在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巨量减排资源的同时向它们输送了巨额经济利益。其原因在于中国缺乏碳交易定价权。本文深入研究了此问题,认为根源在于资源意识、交易主体、交易市场、交易标的和交易货币等方面的劣势。为改善中国碳交易定价地位,中国应提升碳资源认识、完善碳交易体系、构建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98.
碳金融共生网络是参与碳交易活动的银行、企业及各中介服务机构,以提升经济效益和自身发展为目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整体综合效益最大化而形成的关系合集。在共生网络中,企业与关键种银行的联系最为紧密,银行信贷业务的调整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融资活动。因此,银行针对企业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服务于碳金融的低碳信贷体系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融入碳金融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以银行为关键种的碳金融共生网络,以有效促使企业融入碳金融的参与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它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同时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市场结构、参与者与交易工具,探讨了该市场发展的缺陷并展望了影响其发展的政策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在低碳经济浪潮的推动下碳金融市场迅速崛起。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日趋多元化,交易规模逐年成倍增长,激励中国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进行碳金融创新。中国发展碳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发展碳金融的背景和必要性,并提出构建碳金融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