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20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财政金融   2590篇
工业经济   1498篇
计划管理   5526篇
经济学   5251篇
综合类   1819篇
运输经济   231篇
旅游经济   200篇
贸易经济   4468篇
农业经济   2151篇
经济概况   3809篇
信息产业经济   43篇
邮电经济   109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985篇
  2022年   1066篇
  2021年   1217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042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679篇
  2016年   725篇
  2015年   944篇
  2014年   2021篇
  2013年   1768篇
  2012年   2040篇
  2011年   2404篇
  2010年   1973篇
  2009年   1737篇
  2008年   1787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216篇
  2005年   1195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司舵  章瑾 《中国房地产》2022,(15):41-48
为探究公共社区空间微型改造与环境维度转化问题,首先引入了以UCD(User Centered Design)理念为中心的Kano模型分析方法,其次探究了环境维度转化与微设计价值意义,最后以某老旧小区为研究背景,对提出的社区空间改造与环境维度转化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基于居民的活动需求,总结出9项环境要素,运用Kano模型,提出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和无差异型4种需求类型,结合Kano模型分析法,检验不同环境要素对于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得到居民需求优先级排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通过居民反馈,迭代优化,最终得到居民较为满意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62.
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更新在提质转型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下是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基于2007-2018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误差模型探究城市更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广东省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在珠三角地区尤为显著;城市更新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深刻理解新阶段城市更新的发展逻辑,培育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互动发展格局,发挥功能升级、创新极化与扩散等关键作用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3.
通过计算2000—2019年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碳排放和碳汇数据,构建城市碳足迹压力指数,从七大地区和城市规模的视角分析其差异、极化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城市总体碳足迹压力呈增长态势,高值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低值集中在西南地区,城市碳足迹压力与城市规模成正比。城市碳足迹压力总体差异水平较大,子群间净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地区。从城市规模来看,碳足迹压力差异主要集中在城市规模差异较大的组合。城市碳足迹压力极化水平下降明显,主要由认同度下降导致。城市碳足迹压力空间集聚类型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前者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后者集中在西南地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高—高集聚为主,低—低集聚城市数量与城市规模成反比。  相似文献   
964.
朱海霞  刘畅 《城市问题》2022,(12):42-54
在相关概念阐释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的逻辑关系,确立由“本底评价—保护规划编制—产业集聚动力机制—建设规划设计”组成的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基本流程。构建陕西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了陕西大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目标规划思想,构建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目标体系和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模式的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并以杜陵遗址为例,分析了其基本概况与保护利用情况,对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问题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基于“三生”空间的规划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65.
966.
曹骥赟  吴老二 《开放导报》2006,(3):75-79,86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67.
本文系统阐述青藏高原低涡的演变东移机理、青藏高原低涡的演变机理、多尺度变化及其对全球地震活动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968.
969.
本文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多元回归模型基础上,考虑到环境污染自身所具有的空间扩散效应的特点,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更精准的拟合.实证结果显示:FDI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TO(贸易开放度)佐证了这一点.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都加重环境污染的排放.支持以往文献中"污染光环"的观点.基...  相似文献   
970.
五代两宋是荆湖地区商业起步和商业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五代特殊的政治格局给荆湖地区带来了发展商业的外部动力与条件,凭借与北方的茶叶贸易、作为南北往来主要内陆通道的区位优势和统治者的推动政策,长沙与江陵两城的商业有了大幅进步。宋代随地区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和经济开发不断深化,荆湖与中原、江淮以及川蜀先后形成了较为密切的贸易联系。从五代到北宋再到南宋,该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方向从北向转为东—北向,而后又转为东—西向。长沙始终是湘江流域的商业中心,鄂州则在南宋取代江陵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商品集散枢纽。区域商业城镇以长江和湘江为轴,从散点状分布逐渐发展为东北密、西南疏的初级网络格局。这一演变过程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局势变动与区域商业发展的互动与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