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1632篇
工业经济   202篇
计划管理   1489篇
经济学   1328篇
综合类   398篇
运输经济   3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269篇
农业经济   15284篇
经济概况   2012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974篇
  2012年   1410篇
  2011年   1421篇
  2010年   1201篇
  2009年   1406篇
  2008年   1822篇
  2007年   1112篇
  2006年   1212篇
  2005年   1268篇
  2004年   1652篇
  2003年   1526篇
  2002年   1387篇
  2001年   1424篇
  2000年   1579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667篇
  1997年   488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中国经济现代化,首先是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粮食生产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是现代经济的中心,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962.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63.
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入手,对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生产环节,着重分析了制约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流通环节,着重分析了设施设备、物流瓶颈、信息化建设等东北地区粮食流通环节的约束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4.
强基础保供给,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政策。多年来,国家逐年增加投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切实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区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占全国1/25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8的粮食,提供1/10的商品粮,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白城市作为吉林省增产商品粮食能力建设潜力较大地区之一,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5.
黑龙江垦区的粮食加工存在加工企业成本高、规模小、产品单一、设备落后等问题,粮食销售仍以原粮为主,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与科研院校的联系、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集群以及加大物流园区和营销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6.
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购销体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屡次经历了艰难的路径选择。梳理其发展历程不仅是对历史成就的回顾,也是对进一步改革方向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购销体制的运行情况,接着详细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其演变的3大时期和细分的6个阶段,最后从制度变迁中的主体权责转移视角分析其演进历程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①中国粮食购销体制中存在的主体权责扭曲与制度刚性,是其1978年后改革屡次反复的关键因素;②粮食购销体制中存在的主体权责扭曲可分为系统性扭曲和个体扭曲,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困境主要由政府和种粮农民的个体权责扭曲造成;③政府对粮食安全概念中个别生产性指标的过度关注,是其采取刚性政策的原因之一,并导致了粮食购销体制中的主体权责扭曲。降低对与粮食增产相关的粮食安全指标的关注、完成由价格支持政策到直接补贴政策的过渡、适当增加农民承担价格风险的责任,是中国粮食购销体制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67.
[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粮食安全内涵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化,粮食安全内涵不仅包括数量方面,还包括营养健康安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成为粮食安全的新时代内涵。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需求研究,建立营养—消费—生产的粮食生产模式,对引导居民合理健康消费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营养消费状况,然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视角,引入标准人消费系数这一概念对我国未来粮食需求进行了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已达到高营养目标,但目前农村居民仅达到低营养目标水平,相当于21世纪初的城镇消费水平;考虑人口结构因素,2020年和2030年粮食需求总量分别为4.8亿t和5.6亿t,比没有考虑人口结构变化时分别减少8700万t和2 600万t。[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宣传普及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引导居民合理膳食;(2)关注人口结构变动,及时调整粮食安全调控机制;(3)优化食品工业的产业机构升级,提高饲料粮转化率。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收入的最佳途径,是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明晰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水平,并深入考察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7县428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各县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特征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它们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劳动力、土地、资金和其他因素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因素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劳动力和资金因素具有较大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小;(3)在引入模型的13个影响因素中,土地规模、土地流转和户主文化程度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劳动力人数、融资难易程度和非农收入比例次之,户主年龄、人均收入和区域经济水平也有影响,而家庭生命周期、粮食补贴、农业技术培训和购买农业保险则没有对规模经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户素质、破解融资瓶颈和分区分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认为要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适度规模经营前提条件;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户职业素养,培养适度规模经营职业队伍;扩大融资渠道,改善粮食补贴模式,克服适度规模经营资金瓶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区分不同的地域类型,分区分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69.
[目的]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到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宾县为例,通过一定的方法探索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机制,最终提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合理建议。[方法]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借助Logistic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特点。[结果](1)品种技术推广、作物收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2)生育期变化、土地质量、旱灾、耕作方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3)温度、降水、冷害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0%水平上达到显著;(4)温度与降水是否集中在生育期内、出售情况、农业引导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针对研究结果,该文提出,可从预防低温冷害、健全水利设施、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70.
徐欣  葛宜虎 《水利经济》2018,36(6):31-36
以中国粮食虚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粮食生产用水量的驱动效应进行分解,从结构、粮食产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4个重点驱动效应方面实行量化研究,并利用geoda软件求得莫兰指数,分析粮食用水量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其各种驱动效应在省际间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粮食生产用水的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