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作为可持续发展主要理论基石的代际公平理论,要求社会经济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不能对后世代的发展构成威胁;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理论性与实减性、继承性与规范性等特征.西方学界主要从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三大途径集中研究了代际公平的正当性、外部性、储蓄率及代际公平的帕累托改进等问题.代际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关怀主义消费观的提倡,代际外部性的消除与代际公平的实现,促进代际的可持续发展等已成为国内代际公平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工会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工会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工会法》针对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对1992年《工会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为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修改后的《工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一、修改后的《工会法》打破了所有制的界限,有利于工会更加广泛地开展维护职工权益工作1992年《工会法》重点…  相似文献   
13.
广义文化是人类创造与应用符号(非物质性)和制成品的总和。它构成了各种社会的生活方式,包括态度规则、服饰、言语、仪式、行为等规范及信仰系统等。形成最具稳定性、继承性、持久性和生命力的力量,从深层次影响着个体及团体行为决策,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及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彭罗斯内生成长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的视角对彭罗斯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做了深入解读。强调企业成长的驱动力并非特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或独特的资源组合方式,而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对外部知识的思维构建方式。继承性人力资源心智模式的适应性转变是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会计的本质特性是技术性,因而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各种制度下都具有通用性和继承性,为了加强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我以为可惜鉴圈外惯例,洋为中用,要在一些主要观念和原则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介绍类的继承的部分理论知识以及在编程过程中怎样具体使用派生类,从而说明类的继承是一种软件开发的重用技术,并通过实例对该技术进行研究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传统对生产力的看法可划分为三大不同观点 :能力论、历史决定论和理性选择论 ,这三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生产力的性质 ,但也有其缺陷。我们认为为克服其缺陷 ,先进生产力应当是历史选择的生产力。它应该包括竞争性、可选择性、历史继承性和可代表性。先进生产力具有历史选择的性质 ,这一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统的延伸 ,能为先进生产力建立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中国经济成功的奇迹正是源于先进生产力理念落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前后,俄罗斯经济曾一度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迹象。但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跌(1998年11月"布伦特"原油月均价低至每桶11.5美元),主要依赖石油出口获得财政收入的俄政府既无法偿还已到期的各种债务,也无力维持卢布汇率走廊的稳定,最后不得不延期偿还以主权名义担保所借的债务。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尚未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既无法迟滞大量外资的流出,也无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开权是目前被公认的较为完善地解决了人格特征商业利用之财产利益保护问题。公开权在美国是一种财产权。本文对美国公开权从普通法和制定法两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进一步对公开权的可转让性和可继承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阿依达得 《魅力中国》2014,(21):224-224
本文拟从中国翻译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着手,对未来理论体系的构建、继承以及借鉴作出简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自汉唐以来便开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众多优秀的翻译家总结、提炼了很多精辟的翻译理论,只有把这些理论和实践与西方的翻译理论结合起来,真正展现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