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49篇
工业经济   38篇
计划管理   218篇
经济学   272篇
综合类   97篇
运输经济   1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20篇
农业经济   960篇
经济概况   410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承包关系长期化导致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不均衡,同时农村中分家习俗造成了土地的琐碎化,而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减少将进一步加速土地的琐碎化,进而使农民种粮增收的空间进一步缩减。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种粮收益的增加。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民并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于是那些可以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土地流转方式将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2.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及实现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家庭为主体,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工商企业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其主体。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农户之间自主自由流转土地为主,乡村集体组织提供的中介服务发育不足且存在强迫或半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3.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推行,农业园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它被认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管理创新. 然而,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很多土地问题开始凸显,生产经营非粮化、土地利用非农化,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大量违法圈占农田的行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有演变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的可能.因此,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论证,明确土地流转和园区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园区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5.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部分农户土地相对集中于产业大户,这些大户具备了家庭农场式经营条件,家庭农场已成了当前农村不可忽视的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可以有效地吸纳周边农户无力经营、经营不善或者粗放经营的不连片集中的部分或全部经营土地。由于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的经营户一般都是本地农户,熟悉本地生产环境和土地地力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以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改革试验主题,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适度规模经营层次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80.4万亩,占耕地比重的78%,初步构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17.
<正>农业经营主体是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农民经纪人、农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目前,奉贤区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重点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兼顾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以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推奉贤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一、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8.
一、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变现有农业小规模生产方式需要农业组织创新。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虽然解决了当初我国农民的温饱,但是却不能实现他们如今所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很难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小规模的农田与农业科技和集约化会发生冲突。一方面小规模  相似文献   
119.
粮食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国家安全,其意义不可小觑。美国中西部玉米和大豆预期产量锐减,引发粮食市场新恐慌,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粮食进口国造成巨大压力。由此昭示我们更应警钟长鸣,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进一步做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篇大文章。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重在通过"抓手"彰显"亮点"一是以"自力更生"为"抓手",彰显中国特色的"亮点"。密  相似文献   
120.
利用2002—2014 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业劳动力稀缺的背景下,老龄化虽然加剧了本地农业劳动供给的不足,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诱致性技术变迁,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老龄劳动力较高的农业生产专注度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使得其对农业产出具有正向直接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其他地区老龄化的加剧也加深了本地劳动供给的不足,但表现为正的溢出效应。因此,应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来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