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7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153篇
经济学   56篇
综合类   44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85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20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唐代诗人李绅曾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颖子”的诗句。其诗意主要是抨击地主对贫苦农民的剥削,同时,也是对种子由“一粒”可变“万颗”的憧憬。如今,这“一粒”变“万颗”,已变成了现实。近期被中央多家媒体连篇报道的我国育种专家李登海,在育种试验室实验田的38年艰难跋涉,终于玉汝于成。他所选育的高产玉米品种,已累计为国家增产了1000亿公斤玉米,增产总量占一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读罢“李登海新闻”后,在为他的成功贺喜的同时,还可通过深度思考,得出一些值得讨论的理喻。  相似文献   
32.
李白寻仙     
王鲁湘 《中关村》2013,(5):104-104
原始道家的理想。就是维持人类的种种贪欲介入自然之前的那种混沌淳朴的状态,诗人李白就曾来到泰山过着阴阳和静,四时得节,万物不伤.莫之为而常自然的生活。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分别从泛爱情怀、自爱亲亲、博爱、爱的升华、爱之限阈等层面上论述了杜甫的仁爱情怀.从而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所具有的淳厚的儒家仁爱情怀,也从感性的角度展示了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4.
梅荣 《魅力中国》2010,(3X):63-63
<正>当弓箭进化为导弹,喧器取代了宁静,潮起潮落的新世纪已经来临,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古代诗词仍如长江黄河般延续,这种延续将一如既往,正如人类文  相似文献   
35.
廿四节气的雨水过后,江南就笼罩在烟雾迷蒙之中了。雨一直下,有时悄无声息,空中丝乱;有时淅淅沥沥,檐头线断;有时一夜急骤,满地花落;有时倾泻而出,激昂狂奔。江南的烟雨,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渲染得如痴如醉。"天街小雨润  相似文献   
36.
那棵老树     
董丽丽 《走向世界》2014,(36):76-77
印象里,最美好的家的景象便是少时学的一首《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幼时的我根本体味不到这一字一句间所饱含的诗人的凄怆悲凉之感,即使现在,我也只是专注于那种夕阳落日的美丽“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不知是谁先开始感叹时光无涯而年华易老,一句时间都去哪了,牵动了多少人敏感脆弱的情思?从来不曾刻意想起烟台,因为在年轻的心里,家,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无论我在哪里停停走走,它都会一直在原地,不增不减,不离不弃,只是我忘了,我们都会变老.  相似文献   
37.
在商人眼里,他是商人黄怒波;在诗人眼里,他是诗人骆英。  相似文献   
38.
刘锴 《秘书工作》2012,(10):17-17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的这句诗道出了灵感的特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捕捉灵感有一绝招:把灵感装进陶罐里。他的书房中,放有很多陶罐,灵感光顾时,他便立即写下来,然后根据内容,分类投进陶罐。空闲的时候再从陶罐中拿出来,细细斟酌,打磨成诗句。  相似文献   
39.
清明诗话     
“又近清明,又近清明/向阳的坡上有我的祖宗/映山红开了一溪又一溪/年年清明,年年清明/种下的乡愁长遍了四月/过了清明,又等清明/清明在乡下的小村,雨丝密密……”这是诗人笔下的清明。诗人的清明是缱绻的、惆怅的;清明的天空是飘逸的、迷离的。  相似文献   
40.
菊花伴随着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时间和空间里走出了一道悠远厚重的人文风景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秋天的使者和象征,在萧瑟凋敝的深秋开放,傲寒凌霜,它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妍,袅袅娜娜地步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翻开古诗词,那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菊花可谓无处不在。所以在此,我们就以几个典型时代的典型诗人为例,浅显地列举一下菊花的这些意象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