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5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116篇
综合类   47篇
贸易经济   189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我国贸易条件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和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争论。所以文章从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角度,对近些年我国贸易条件的具体趋势进行了评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贸易条件的相关因素,得出产业结构的现状是造成贸易条件现状的主要因素,并从产业结构层面提出了改善贸易条件的总体措施。  相似文献   
42.
近代中国的贸易条件:一般趋势及其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综合贸易条件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在对外进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相对经济利益是不断下降的.贸易条件的变动受汇率和国际价格水平的影响非常小,与国内价格水平也无明显关系.贸易条件的变动主要是由贸易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茶叶和生丝等农产品贸易的衰弱是造成贸易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贸易条件看,我国产业升级和出口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贸易利益增长,价格贸易条件呈行业间"升级与价跌并存"、行业内"量增与价跌并存"的格局。从要素收益看,我国工业行业也存在增加值率小、利润偏低、税收流失严重等现象。因此,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具有一定的"分工锁定"特征,转变发展方式和贸易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4.
谢朝阳 《经济导刊》2009,(12):54-55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能形成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出口能体现我国的产业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前国内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无论从高技术产业发展还是汇率政策评估角度,这一问题都是需要澄清的事实。  相似文献   
45.
何秀文 《魅力中国》2010,(33):259-259
2010年是中日建交38周年,38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日本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在2006年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但中日贸易结构仍较落后。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关系不断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中日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中国企业海外销售的重要渠道,联盟对企业的采购需求日渐增多。如何应对采购联盟特有的组织形式,控制风险,拓展业务,成为出口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考虑价格、结算方式等贸易条件外,必须对采购联盟类的企业全面分析,采取主动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请看中国信保专家的分析  相似文献   
47.
朱可嘉  邓晶 《价值工程》2010,29(5):108-110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在国际贸易问题上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将以我国近年来我国制成品贸易以及我国商品贸易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我国制成品贸易受商品贸易条件恶化和收入贸易条件变化改善的影响,同时对未来两年的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以及制成品的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48.
经常账户的跨期方法认为,贸易余额主要取决于生产的跨时比较优势、跨时消费偏好和跨期贸易条件。本文通过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发现:我国的贸易余额与生产的跨时比较优势即产出波动、实际利率、汇率、相对价格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产出波动和汇率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显著,实际利率和相对价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产出波动是贸易余额的Granger原因,我国的贸易失衡主要受产出波动即生产的跨时比较优势而非跨期贸易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而我国劳动力等要素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布局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内外储蓄率的巨大差异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另外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带动贸易结构升级。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的正面效应,最大可能的降低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理顺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改善贸易状况,调整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0.
从贸易条件改善看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传统理论和实践往往从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提高出口品技术含量方面去研究改善贸易条件途径,却忽略了技术进步的类型与偏向性选择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出发,分析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一国贸易条件产生的影响。其基本结论是,我国长期采取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我国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应该倾向于进口偏向型的中高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