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37篇
经济学   102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0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8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到1978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策也由20世纪50年代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区域均衡发展,到1978-2002年间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和"两个大局";再到2003年以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今天的中国经济正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改变着GDP单兵突进式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2.
《中国经济信息》2005,(12):19-20
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和经历压缩型过程,资源环境问题迅速累积,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尖锐、紧迫。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据中国2001年西部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的GDP的13%。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前苏联赶超战略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和经验教训分析,赶超战略通过扭曲产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以动员资源和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成本,并建立相应的资源计划配置体系和剥夺企业自主权以保证资源优先配置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样,赶超战略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结构的内在冲突性,难以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从而不可能使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前苏联工业化的历史事实反映赶超战略的实践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94.
冯晓琦  万军 《生产力研究》2006,(10):171-172,195
后发工业国的技术能力并不是自动形成的,它依赖于企业持续性的有效的集体学习过程。后发工业国的技术能力发展通常从引进发达国家已发展到稳定阶段的成熟产品生产线进行简单装配工作开始起步,通过不断深化的技术学习过程,逐渐获得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力的积累。如果不在技术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模仿——创新的路径开展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后发工业国的企业实现技术跨越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5.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技术演进动态性对技术赶超的重要影响。基于技术演进动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技术赶超理论的研究,指出在技术赶超的分析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技术自身演化的特点和技术演进中的价值体系变迁对技术赶超的影响,提出了技术赶超的综合分析框架,为我国当前的技术赶超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6.
金融开放背景下的财务公司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公司在未来面临着两个层面的博弈:一是中央政府与外来资本的博弈;二是财务公司与中央政府的博弈。那么,财务公司如何在博弈中维护既得利益、进而在博弈中居于主动地位,本文认为应将商业银行定位为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风险控制管理、电子化信息传输、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激励、创新机制等方面赶超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97.
积极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帮助人们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探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因应对策,《光明日报》2003年刊发了一篇题为《第六次产业革命是否已曙光初现》的专题访谈,著名经济学家张其佐博士*从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及世界经济周期变动这一特定视角,就新世纪前20年可能带来的战略机遇进行了宏观论证。该文见报后立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不少学者认为,张其佐博士提出的这一具有战略性、超前性的重大问题,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学术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推出了《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六次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专栏,各界人士在相关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鸣。《新华文摘》曾一次集中转载了该专题讨论中的四篇探讨文章。这里仅就《光明日报》目前已发表的部分文章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8.
近些年,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领导人基于我国的国情变化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尤其是随着习主席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的提出,全国上下的经济发展开始正式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其中衡水市就隶属于国家京津冀发展规划中的一分子,为了能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衡水市要通过相应的策略与手段更好、更快地实现地区的经济跨越赶超、绿色崛起。文章首先对衡水市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当前衡水市经济跨越赶超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又分析了衡水市实现经济跨越赶超以及绿色崛起的优势;最后,文章对衡水市经济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
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来实现科学技术赶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选择。实施科技赶超战略,有利于推动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和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文章介绍了赶超型科学技术进步战略的内涵及其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分析了我国选择实施科技赶超战略的理由;围绕调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各种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勾画了实施科技赶超战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0.
后发技术赶超的方式有很多,按照参与创新活动主体的行为不同,可以把创新选择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作用于技术赶超的机理不一,但都是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技术赶超理论没有将其微观基础考虑进来,忽略了后发赶超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能力。在扩展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证实了,要素禀赋决定了技术能力,而两者又共同作用于技术赶超的方式,进而发现要素禀赋的演变决定了技术能力和赶超方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