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篇
  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65篇
工业经济   85篇
计划管理   819篇
经济学   192篇
综合类   102篇
运输经济   22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215篇
农业经济   343篇
经济概况   589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论述了移民安置后评价的要求、原则、内容和方法,通过对己完成的水库移民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的移民项目的决策和提高移民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出建议,提高移民安置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分析了下坂地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失去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生活底线后,如何保障其获得较稳定的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尚无一个统一的办法,基本上采取的是货币安置,一次了断。尽管给予补偿,但标准过低,未能建立长效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94.
赵树林  罗军 《经济论坛》1999,(16):33-34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拆迁安置工作是旧城改造的重要前提工程。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社会各方所关心、追踪的热点。几年来,秦皇岛市旧城改造的折迁安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统一改造,统一拆迁,综合开发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市旧城改造的拆迁工作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旧城拆迁安置的新路子。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秦皇岛市的旧城区片,大部分处于市中心,居住人口密…  相似文献   
995.
996.
留地安置政策作为安置失地农民的制度安排之一,能够使失地农民更直接更持久地分享土地开发的成果,但从该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进一步完善.从法理上说,留地安置政策应当具备正当性与合法性,并兼顾公平与效率,才能稳定、持续地保障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权.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约度总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论:移民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生计压力不同,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帮助农户发展多样化的非农生计活动,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从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分析参照依赖和现状偏见等主观心理效应对拆迁安置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有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期望拆迁安置水平和他人拆迁安置状况是影响拆迁安置满意度评价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对实际拆迁安置结果相比期望水平或他人状况评价越高的被拆迁户,其拆迁安置满意度也越高。(2)拆迁安置户具有损失厌恶心理。与参照点相比的相对损失对拆迁安置满意度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同样等级的相对获得所带来的积极影响。(3)由于现状偏见心理效应,原址返迁的拆迁安置户更有可能比异地安置的拆迁安置户有着更高的满意度水平。研究结论:拆迁安置满意度受到参照依赖和现状偏见等主观心理效应的显著影响,拆迁安置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避免引起负面主观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999.
城中村改造安置区面临从农村社会结构向城市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而安置区治理则是保障顺利转型的关键。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对安置区“制度构建”和村民“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城中村的被“污名化”导致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区规划均呈现明显的“别样化”特征。另外,外来人口涌入的同时,村民则成为“食租者阶层”,不仅使安置区的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征,甚至还导致安置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此外,受城中村治理“后遗症”的影响,安置区还出现“自发性与非正式性”引发的“管理真空”、人为性的“管理真空”和尚未被发现的“管理真空”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安置区治理陷入困境。然而,安置区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计问题,并为外来人口提供再社会化的场所,而且还能够帮助地方政府解决暂时无力解决的一些其他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安置区存在的合理性,并从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管理结构等三个层面对安置区进行综合研究,才能为安置区治理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并为安置区探寻良性的发展路径,进而使安置区最终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00.
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引发的农村房屋拆迁安置问题已严重危及农村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侵权行为、有关制度缺失等方面进行剖析,建议建立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明确征用补偿的基本原则,制定征收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