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92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290篇
经济学   186篇
综合类   89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89篇
贸易经济   229篇
农业经济   53篇
经济概况   2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遗产旅游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起初阶段的遗产旅游研究起源于对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近几年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遗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冲突。国外有关遗产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从遗产旅游的概念体系、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与开发、遗产解说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以给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和发展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2.
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众多问题,如何降低和消除旅游业对遗产资源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今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解说,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说能够通过影响游客的知识重组和行为意图,帮助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53.
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各种法规与规范,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层面的探讨则较少.本文通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开放式博物馆的概念,提出了保护文化空间的思想,并指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保护上具有一致性.借鉴国外的保护经验,认为构筑开放式博物馆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有效的结合点,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手段引入到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之中.最后,对构筑开放式博物馆规划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4.
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下,由中国民办、自主创建的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目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工业遗产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城镇设施,其所蕴含的先进的城镇规划理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分析了近代中国在传统农业社会与近代工业社会相互交融、东方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互碰撞时期诞生的新型工业城镇遗产的价值,探索其对当今社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55.
遗产税是一个古老的、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种税,是调节社会成员财富分配的一种税收手段。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曾开征过遗产税,新中国建立初期也设计过遗产税,但由于条件不具备而没有开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个人财富的拥有量在逐渐增加,以存量收入的财产为课征对象的遗产税的开征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6.
广州工业遗产保护方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梳理广州工业遗产的固有脉络,找出现阶段研究的要义和难点,坚定传承历史文化的立场、实施保护利用双赢的方略,对维护城市的个性特色,提升城市的价值品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7.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北京在“由消费性城市向工业性城市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以单位大院形式建设起来的大型工业企业单位,目前由于首都城市职能的调整、市场化改革所推动的土地功能置换以及环境治理等原因正面临着搬迁、消亡的危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域的学者已经呼吁亟需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的保护.然而,已有规划案例往往更强调对工业遗产单体建筑或区域物质空间的保护和再利用,而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挖掘比较欠缺.论文从单位大院的物质空间性特征、单位制度的内涵以及单位居民的单位情结等方面,以北京京棉二厂为案例,对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8.
正非物质文化集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于一身,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传承工作的相关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良好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9.
首先从模式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行动策略、运行保障机制四方面对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运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然后,将保护工作本身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保护技术、组织管理、精神理念三层面分别论述了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对我国大型线性遗产保护的启示。最后,对我国"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提出呼吁。  相似文献   
60.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军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99-104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遗产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辽宁开埠通商之后沿海地区工业文化的发展成就与巨大创造.文章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遗产构成,工业遗产保护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旅游利用的整体状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政府主导、区域合作、点-轴开发、创意产业带动四种发展模式,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东北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