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两三个星期以来,以大豆油为主的原料油价格已经上涨了10%。食用油或将面l临新一轮的提价。记者从金龙鱼母公司益海嘉里粮油公司获悉,近日将正式对旗下部分小包装食用油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上调,主要涉及到金龙鱼调和油、豆油和菜油,上调幅度近10%。  相似文献   
42.
《反垄断法》“双规”出台2009年6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对于中国的《反垄断法》,这是件很大很大的大事。  相似文献   
43.
国产大豆之殇——大豆油涨价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在大豆原料、国际豆油涨价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大豆油市场陡然生变,北京市场大豆油价格全线上调,其中福临门(20L)大豆油涨幅最大,4月8日的价格达到200元,相比前一周上涨5.26%。海狮、金龙鱼等品牌大豆油、调和油的价格均有所上涨。随后,全国各地的大豆油的价格也涨起来了,涨幅将近10%。  相似文献   
44.
胡军华  陈佳怡 《华商》2014,(19):32-33
李福官被一些老同事称为“金龙鱼之父”,对此他回应说,金龙鱼的成功并非一人之功,靠的是一支队伍齐心协力。三年前,李福官离开金龙鱼,投资百润(中国)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60岁在婴童用品领域创业,李福官的这个转身跨度,让很多熟悉他的人感到惊奇。百润现在的主营业务是纸尿裤,这个市场现在是宝洁、金佰利、花王等跨国品牌的天下,作为市场的后来者,李福官的打法,既有当年金龙鱼经营哲学的影子,也有贴合中国婴童用品市场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45.
戴维 《中国广告》2003,(5):97-98
作为业内老大,金龙鱼所打出的概念牌让同行惊出了一身冷汗。电视广告画面一开始,就以老头老太家庭主妇对"1:1:1"的询问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接着居委会老大妈夸张地用喇叭吆喝起了"1:1:1",搞起了自发宣传,连老太太也将"1:1:1"告诉老伴……正当观众疑惑之际,屏幕上出现,"中国粮农学会、联合国营养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三大权威机构认证,1:1:1更健康,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 从这一广告来看,手法新颖,概念清晰,有独特的味道,  相似文献   
46.
王新业 《经营者》2006,(18):54-57
对目前的市场对手来说,金龙鱼的市场网络、营销模式、品牌资源和创新能力,都已经积淀到国内品牌难以企及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没有人敢忽视鲁花这一成长中的力量。因为鲁花是国内最大的专业油种生产商,在花生油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47.
在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宣布将食用油价格上涨10%后,国内另一家食用油大户中粮集团也准备将旗下的福临门食用油的价格上调。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尽管有消费者对此抱以质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食用油价格上涨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金龙鱼和福临门是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价格风向标——其母公司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已确定提价方案:涨价10%左右。作为食用油的龙头企业,他们的涨价牵动了整个"油市"的神经,目前,国内其他大豆油、花生油、  相似文献   
49.
如今,搜索“金龙鱼”或登陆金龙鱼食用油的官网,都能看到明显的字样:“金龙鱼非转基因产品家族”。但调查发现,有一消费者表示其购买的“金龙鱼大豆油”的标签上注明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工艺是“浸出”;另一消费者所购买的“金龙鱼调和油”不仅标识加工原料是转基因大豆,还合有转基因油菜籽。  相似文献   
50.
近期.卫生部通报了2004年食用植物油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在没有达到卫生标准的52份植物油中,金龙鱼、福临门、金象等知名品牌的产品因酸价超标上了“黑名单”。消息被报道后.引起了消费者对大豆色拉油的消费恐慌。前不久,部分品牌大豆色拉油在北京出现严重缺斤短两和没有“QS”标志等问题而被媒体曝光.已经使消费者对大豆色拉油失去了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