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财政金融   596篇
工业经济   223篇
计划管理   1338篇
经济学   1814篇
综合类   481篇
运输经济   136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1363篇
农业经济   330篇
经济概况   202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3篇
邮电经济   1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863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形势喜人。但长三角区域行政体制僵化,运作缓慢,效率低下,阻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于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民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就长三角区域行政的发展思路作个分析与评价,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根源剖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同构现象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点,众多学者对导致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能引致的后果展开论述。但由于研究分析都建立在静态分析基础之上,对造成产业同构的原因无法给出清楚的答案。该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从产业发展的历史角度分阶段深入剖析影响产业同构的不同因素,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在“产业同构”形式下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根源,为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3.
长三角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出游认知、消费构成、消费评价和消费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居民赴韩旅游出游认知和消费构成亦处于初级阶段,对消费评价和消费倾向大体上持肯定态度和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64.
以往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缺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尝试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其1990-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是长三角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从2000年开始,长三角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
建设关中城市群,推动陕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经验表明,城市群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模式。陕西关中地区具有建设以西安为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的优势和现实性,陕西应以关中城市群的建设为突破点,推动全省产业布局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6.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67.
浙中城市群有其特定的空间现状特征,其规模、出口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城市群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全国的产业链中地位不高。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应注重区域交通发展的驱动,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政府调控行为的驱动。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提升路径,城市群管理体制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城市群内软环境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并积极引进外资,构筑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68.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6个城市和江苏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镇江、扬州和泰州8个城市共15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组成的城市带。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9.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核心,本文通过中部六省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劣势分析及目标定位,进而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0.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