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06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193篇 |
工业经济 | 355篇 |
计划管理 | 1654篇 |
经济学 | 1213篇 |
综合类 | 881篇 |
运输经济 | 60篇 |
旅游经济 | 19篇 |
贸易经济 | 1546篇 |
农业经济 | 802篇 |
经济概况 | 1072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8篇 |
邮电经济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344篇 |
2022年 | 337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277篇 |
2019年 | 270篇 |
2018年 | 122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01篇 |
2015年 | 275篇 |
2014年 | 566篇 |
2013年 | 450篇 |
2012年 | 505篇 |
2011年 | 590篇 |
2010年 | 646篇 |
2009年 | 580篇 |
2008年 | 530篇 |
2007年 | 437篇 |
2006年 | 354篇 |
2005年 | 337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355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2007年8月号的《产权导刊》刊有耿超、齐英合写的《进场交易与优先购买权的冲突及对策》,读后获益良多,在此先向两位作者致以谢意.笔者也曾思考相关的问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现在大胆写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3.
84.
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十分重视,最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严格建立低碳产品的标识和认证制度,但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还有一些待明确的问题。本文认为碳排放权应该根据具体目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存货和金融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并进行表内披露和表外报告,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 相似文献
85.
李庆芳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1,(8Z):137-138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和灰色关联理论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水平进行了对比和评价。 相似文献
86.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领域关注的问题,其中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谈起,分析我国参与发达国家维持的碳金融规则、秩序时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不动产登记为<物权法>中的重要内容,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作为物权公示手段,不动产登记本质上为产生私法效果的事实行为而非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8.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京沪深A股重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碳交易政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构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正向促进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对高管激励政策有促进作用,且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高管激励变化方向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偏离度呈负相关关系;(3)碳排放权交易与市场化进程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聚焦城市中心区毗邻隔离现象,对其形成机制及存在问题展开研究,总结其特征及影响。通过对南通市中心区一处典型毗邻隔离住区进行实地调研,运用研究手段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最后引入可防卫空间理论,从空间环境、公共空间、道路空间、人际交往四个方面提出城市中心区毗邻隔离住区环境设计的可行策略,以期加强居民交流,促进居民融合。 相似文献
90.
金晴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2):16-21
2021年《刑诉法解释》明确事故调查报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一种契合实践需要的结果。事故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作为证据的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得到明确。证据的根本属性在于内容的关联性,鉴于事故调查报告包含多种内容,应当先厘清其中的各项内容是否具备刑事证据的性质,再依据具体的证据内容确定对应的证据类别。事故调查报告作为刑事证据运用的时间尚短,导致司法审查混乱的同时滋生诸多弊病,面临审查规范阙如、辩方质证权虚置、行刑证据衔接不畅等困境。为确保事故调查报告发挥作为证据的应有价值,有必要明确证据审查规范、强化辩方质证能力,并强调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