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9篇
  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989篇
工业经济   622篇
计划管理   1873篇
经济学   518篇
综合类   252篇
运输经济   8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653篇
农业经济   235篇
经济概况   1383篇
信息产业经济   59篇
邮电经济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813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如今,基本上已没人再称杨元庆为“少帅”了,然而,联想目前为止最大的荣光似乎仍来源于“柳传志时代”——这一页说翻过去了其实还是没有翻过去。不过杨元庆的幸运在于,多少CEO因两三年内无法达到董事会预期便就此拜拜,而当他没能完成三年定下的目标(2001年联想发布的三年规划预计2003—2004财年完成600亿元的销售额,三年过去,这个数字的一半都没有达到),他还能坐在GEO位子上,还能有机会向投资者阐述他将采取的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52.
53.
54.
这位首席财务官谈论了微软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以及不寻常的教育和专业背景如何成为他无形的资产帮助他了解这个软件巨头怎样运作。  相似文献   
55.
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四位年轻科学家撰写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带来的后果。这本书震惊了世界并畅销全球。  相似文献   
56.
王晓慧  张晶 《新财经》2007,(8):42-46
六十而耳顺。就在六十大寿前夕,柳传志放弃了联想首席执行官的位置,退出了为之征战二十载的"江湖"。对于联想,在放与不放,退与不退之间,柳传志如何拿捏?退下来的柳传志又在做些什么?如果联想失去柳传志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57.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08,(5):106-108
赵英留学,并留在伦敦大学工作,在国际上脂质研究相关领域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就。2003年10月,已取得英国籍的阮雄中怀揣一颗火热的报国之心,随教育部“春晖计划”留英学者西部开发考察团来到重庆。连年签约留在这里搞科研的他说:对未来在重庆的事业,我非常憧憬并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58.
《新财经》2008,(10):105-105
是否对“大小非”征收暴利税,市场各方给出了不同的说法。那么,专家们又持怎样的观点呢?本期我们邀请了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满平、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英大证券综合研究部副总经理刘国宏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59.
CFO的困惑     
和大多数首席财务官一样,作为纽约梅尔维尔艾睿电子公司财务主管的保罗雷利也是个不善于夸张的人,当他坦白告诉你说“这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没有注意到它”时,你最好记住这句话。雷利说,相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最近面对的一系列风险,现在人们关注的电子废物问题-到处堆积如山的大量旧电脑和主板,电子时代的有害垃圾,仍然微不足道。的确,雷利关于这个潜伏的“绿祸”(指电子废物)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各公司的管理问题和企业黑洞。研究表明这确实是真的。在咨询公司,普罗蒂维齐针对经理人员(大部分是财务主管)展开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一半的被…  相似文献   
60.
《科学决策》2006,(12):60-60
《中国青年报》最近刊登张镇强的文章说,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三大科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应当说,世界上任何不带政治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是个奇迹,值得钦佩和思考。为什么每年的诺贝尔奖项总少不了美国人的身影,特别在科学奖上他们多次“大满贯”?这是很多因素促成的。撇开整体的体制不说,谈两个具体的因素:一是每一个科学家所在的地区、单位必须有保证科学家想像、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二是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真正的特别是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不可想像的。无疑,这两点美国人做得最好。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所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此次化学奖得主)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出成果”。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