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39篇
工业经济   44篇
计划管理   126篇
经济学   295篇
综合类   32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0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This paper builds theory on the process of open-strategy infiltration through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vestigating how open strategy entered a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 strategy process behind the backs of top managers. Based on our analysis, we show how open strategy infiltrates the strategy process through a ‘strategic practice drift’, i.e., a gradual and partly unnoticed shift towards open strategy that occurs through ‘accommodating’ and ‘legi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parency and inclusion in the strategy process. We show how the ‘goal-based ambiguity’ and ‘procedural certainty’ of initiatives that latently imply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parency and inclusion in the strategy process enable open-strategy infiltration. Furthermore, we show how top managers' ‘goal-based rationalization’ and ‘procedural renegotiation’ of practising transparency and inclusion contribute to the eventual reproduction of open strategy in the strategy process. Our model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and why open strategy can enter the strategy process behind the backs of top managers and adds nuance to exta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role of top managers in this process. In addition, our findings contribute to research on strategy as practice by theorizing ‘strategic practice drifts’ and exten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mbiguity therein.  相似文献   
142.
2002~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工资等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与利润率仍然呈增长趋势。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增长并存”之谜给予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投入(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与工资上涨造成制造业利润的减少,但通过提高产出的价格以及调整投入的结构、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能够消化成本上涨的影响,从而保持利润的增长。对成本上涨做出调整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2002-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了显著提高。由于应对成本上涨空间的有限性,应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3.
运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的产出、收益及投资水平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出、收益和投资变化率与对外贸易变化率呈正相关;除了金属行业的收益增长率在贸易小幅增长时,其行业的收益率高于贸易的增长率以外,其余行业的贸易的增长率均大于各行业收益增长率,低于投资增长率;而贸易的小幅增长对于纺织业、金属行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的收益水平的提升更有利;贸易的高度增长对于具有增长潜力的机械行业更有利;对于食品制造业、化学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来讲贸易的适度增长对行业发展更有利。由此提出在大力发展制造业贸易的同时,要针对各行业对贸易的不同敏感程度,合理的调整产业政策,发挥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制造业的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在对涉及输入型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把制造业27个行业根据OECD标准按技术含量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及低技术四组取样,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组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确实存在,而且技术外溢效应容易发生在技术含量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溢出存在负面影响,但这一负面影响会随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5.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工业生产力革命,工业产品的数量增加超过了任何国家。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每隔7年翻一番,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成倍增长是制造业产出成倍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对工业制成品的实际需求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的,那么以人均产出数和消费数来衡量工业产品增长的前景时,工业生产力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146.
如何获取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而中国制造企业正因低能力梯度而陷入发展的困境。分析指出,只有合理有效地发展企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企业发展,并基于企业能力发展过程的分析探讨了能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7.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8.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揽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区域集聚的三个机制,分别为制度转型机制、技术溢出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由此构建了一个机理系统。利用中国现实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的经验检验表明,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制度转型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来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发生作用,技术溢出机制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的实验模拟显示,不同作用机制下,对外开放对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呈现出发散态势。  相似文献   
149.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2001年到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选用区位商作为测量工具,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比较高;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比较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聚集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对外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均超过了制造业。虽然我国目前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但是世界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和规律依然值得关注。本文以服务业、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代表国家—日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规模、区位和产业分布上的异同点。比较其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服务业在国际投资中独特的规律,并为我国吸引日本直接投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