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0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81篇 |
工业经济 | 74篇 |
计划管理 | 191篇 |
经济学 | 379篇 |
综合类 | 423篇 |
运输经济 | 6篇 |
旅游经济 | 9篇 |
贸易经济 | 191篇 |
农业经济 | 74篇 |
经济概况 | 2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导发的金融危机自美国本土向全球蔓延,严重危害着全世界的金融安全和稳定,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不可估计的损伤。然而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从深层暴露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松乱,其直接原因还是要归咎于美国金融政策的过度宽松和监管体系散漫。鉴于这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损害,我国理当有所借鉴,有所警惕,以此为例检测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法规体系,以期达到完善法律、稳定市场。 相似文献
952.
股东代表诉讼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一种诉讼机制,是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及其它救济方法不足的必要手段。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做了明确规定,但制度追求的目标和制度运作的结果往往并不如一。本文通过对新《公司法》有关规定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953.
房地产业垄断利润及其消除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房地产业存在超额利润的根源在于其垄断实质。将以往行政垄断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房地产行业,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垄断不但造成效率损失,还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引入心理福利概念之后,我们发现此前对福利损失的估算只是实际发生损失的一部分。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福利损失,身为特许权拍卖商的政府可以借用德姆塞茨方案,改进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模式,即通过市场化的限价转让的方法,令房地产售价报价最低的开发商获得土地使用权。这样市场将发挥力量,将房地产业的赢利能力限制在正常利润水平上。转让之后,中标开发商要按限价价格完成“合同”,政府则需要进行事后监督。在交易市场,政府的需求管理应该以投机需求为目标,更好地维护交易秩序、稳定市场。 相似文献
954.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视野下中国《预算法》的修订研究——中国《预算法》修订的背景、内容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修订后的《预算法》。《预算法》修订工作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的突破口,凸显八个方面的重大突破:突出预算的全面完整性原则,实现四本预算的全覆盖;突出预算的公开透明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突出预算的法治性原则,构建预算对政府施政的硬约束机制;拓展预算的年度性原则,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预算的绩效性原则,倡导"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职责权限划分;加强预算超收收入管理,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强化预算的再分配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也将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规范政府施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运行、提升纳税人权利意识、提升人大审查监督政府预算能力、防范财政风险等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55.
Eduardo Levy Yeyati Sergio L. Schmukler Neeltje Van Horen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9,18(3):432-463
This paper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some stocks trade both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characterize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ross-market premium (the ratio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of cross-listed stocks) provides a valuable meas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controls. Using autoregressive (AR) models to estimate convergence speeds and non-linear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TAR) models to identify non-arbitrage bands, the paper shows that price deviations across markets are rapidly arbitraged away and bands are narrow, particularly so for liquid stocks. The paper also shows that regulations on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effectively segment domestic markets. As expected, the effects of both types of capital controls are asymmetric bu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controls on outflows induce positive premia, while controls on inflows generate negative premia. Both vary with the intensity of capital controls. 相似文献
956.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全国性市场假设基础之上的关于我国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和\"过度竞争\"的推断,忽视了其本地性。事实上,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本地特征,不同\"板块\"间相互分离。房地产企业只是与\"板块\"内相邻的企业发生竞争,即便是这样,它们也还都有其各自的垄断市场区;加之房地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垄断性较强,房地产企业拥有着较强的市场力量①。 相似文献
957.
我国县乡医疗体制改革改变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低效率和数量短缺的局面。我国县乡医疗市场正在出现新的、医政联合的垄断格局。县乡垄断医疗市场短期与长期均衡形成及持续是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垄断医疗机构从中获得巨额垄断利润,而农民却支付巨额成本。在模型分析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准入性竞争医疗体系、提升农民的组织和谈判能力、变革政府职能和完善公共卫生政策三大破除县乡医疗市场垄断均衡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958.
中国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国际背景、进程和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戚聿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1(4)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入竞争机制是垄断行业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介绍了发生于世界范围内的垄断行业改革的技术经济背景,阐述了国外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五种模式和路径,在此基础上介绍中国主要垄断行业改革的进程和竞争状况,最后指出了中国垄断行业的竞争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59.
自然垄断管制理论、方案与实践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垄断的管制理论、自然垄断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方案、自然垄断的实践及国内对我国自然垄断的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60.
邢亮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27-31
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而依法行政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依法治国实现的程度.行政执法中,法律适用逆位选择对我国依法行政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在我国多层级、多体系立法框架下,低层级(位阶)立法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逆位选择适用法律的行政执法规则将会损害我国法制的统一和协调;加剧社会对法律的不信任、不尊重;损害执法机关的社会公信力;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引发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