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68篇
计划管理   200篇
经济学   140篇
综合类   118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84篇
农业经济   423篇
经济概况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Urban density and pupil attainmen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We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rban density and pupil attainment using three cohorts of pupils in schooling in England. Although—as widely recognised—attainment in dense urban places is low on average, this is not because urban environments disadvantage pupils, but because the most disadvantaged pupils with low average attainments attend the most urbanised schools. To control for this, we exploit changes in urban density faced by pupils during compulsory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 and measure educational progress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ary phase, relative to attainment at the end of Primary school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mall but significant benefits from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more densely urbanised settings. We detect this density advantage even amongst pupils moving relatively short distances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thin urban areas, so we cannot attribute it to broad urbanisation effects experienced by pupils making rural–urban school moves. A more likely explanation lies in greater school choice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closely co-located educational providers.  相似文献   
12.
王永齐 《经济学》2006,5(4):1007-1022
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都强调,贸易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VAR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矿产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确立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准则;在全面分析影响区域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素,区域资源基础及潜力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资源安全储备因素,区域外资源可供性因素,配套资源及基础设施支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计算模型;就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多目标准则下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时间维度上的优化配置问题,为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首创的汉字部首说是我国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伟大创造,但他的部首说及其归部原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比如,《说文解字·八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典型。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体重新审视了《说文解字·八部》诸字,发现许慎的八部归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差,即《说文解字·八部》内的“詹”、“介”、“”、“公”、“必”、“余”等字本义与八字本义区别较大,入八部不妥。  相似文献   
15.
Universal Service provision has a special role for the public utilities sector in man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These public utilities have largely been subject to privatization during the last 3 decades. Efficiency effects of privatization are widely documented while the impacts on the 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the Universal Service are not much examined. By using a unique dataset on privatization for 21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0–2007 for the postal sector, we are able to show that privatization, in particular formal privatization, has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the Universal Service.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于矿产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而属于其末期形态的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更是城市类型中极具特色的一类,表现出独特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产业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而解决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最直接的办法是培养接续主导产业,优化原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区域经济走向合理、科学、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观点和模型探讨了区域增长极的形成机制,得出的结论是:区位的比较优势是增长极初步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活动密度在一定的递增区间内成为区域增长极经济和空间规模的主要内生增长源。这一结论既对廖什用市场密度来确定城市体系区位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以点轴经济系统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安徽省现有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入手,评析了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运行状况,指出矿产资源的管理成效显著,但管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认为现有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依据省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通过颁布相关规划有力地调控和引导着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现有政策对勘查融资、矿业权市场、矿产资源税费、企业技术变革、外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徽省矿产资源战略及政策。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冲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难题,破解这一难题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引起资源型城市发展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冲突.因此,资源对土地的补偿是恢复土地生产力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资源开发的同时,应对土地的破坏作出必要适当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非参数的核密度函数法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各地区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缩小趋势,而从1990年以后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同时,核密度函数分布呈现双峰收敛趋势,进一步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从马尔可夫链的稳态分布来看,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将继续保持较大差异,短期内难以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