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70篇
综合类   15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96篇
经济概况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31.
对重庆市民的调研表明,“五个重庆”建设在提高重庆影响力、增强市民信心和认同感等方面效果明显,市民对其成效普遍认同,并认为“五个重庆”建设意义重大,具有推广价值;其中,“森林重庆”建设成效最为显著,而“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依次减弱。“五个重庆”理念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也坚持了以人为本,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重庆市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值得其他城市借鉴。重庆应持续、统筹推进“五个重庆”建设,人人参与“五个重庆”建设。  相似文献   
32.
段明革 《特区经济》2011,(7):215-216
"宜居重庆"是"五个重庆"的重要内容,建立"生态农业"有利于"宜居"环境建设,因此,在政策支持下,从源头做起,提高农民的绿色生态观念,同时给予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因地制宜建立"生态农业",有利于"宜居重庆"建设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33.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对现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深化和完善,以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为基础,通过案例综合分析进行研究。辨析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指出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片是编制中的一个关键点,格局决策起着控制的作用,用途决策则推进规划的细化和落实,并形成了"三阶段四过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流程。  相似文献   
34.
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有两个方面:在成渝城市群基础上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世界级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其战略意义有五个方面:极大缓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间的矛盾、率先促进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目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建成上游生态屏障、使我国有一个长远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交通通信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监管和生产要素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口流动时身份规定一体化。  相似文献   
35.
重庆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绍友 《经济地理》2006,26(5):861-866,870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文章在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现状评价基础上,讨论了空间格局和不同地域旅游行业部门的聚集内容,指出了政府对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推进方略。  相似文献   
36.
旅行商是连接旅游者和旅游地的桥梁。虽然旅行商与旅游地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但在现实的旅行商和旅游地关系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个别大型旅行商"绑架"要挟旅游地,旅游地营销战略与旅行商推荐线路性质不匹配等。以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和刺激-反映理论为指导,选取2010年和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100强上榜旅行商中的重庆旅游地以外的60家旅行商为样本,通过网络调查方法,获取其推介的重庆旅游线路的相关情况,并加以分析整理,再结合重庆市旅游营销的具体实践,探求二者之间的匹配响应关系,得出市外旅行商和重庆旅游地营销之间存在匹配响应较低的结论,其结果是大大降低重庆旅游营销效果。最后,文章给出旅游地和旅行商之间匹配关系调整的一些对策,以期对重庆旅游营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7.
“城中村”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其他农村所没有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城中村”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统筹的地区。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尚存在一些不利于统筹的问题,应树立新的改造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8.
依据重庆市2013年建成区现状、行政区划和城乡总体规划,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并在调研基础上指出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的土地问题和完善策略。研究表明:重庆市低速、中速、快速和高度城市化乡镇分别占29.55%、27.27%、31.82%和11.36%;城乡结合部不同阶段乡镇土地问题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低速和中速城市化乡镇的土地问题主要围绕"土地监管",而后两类乡镇主要围绕"土地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应注重协调远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历史遗留问题与未来趋势把握的关系和城市拓展与培育城郊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地流转具有密切的关系:农地流转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法律法规对土地所有权主体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存在所有者主体多元化和界定不清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三是土地流转中农村居民点的处理难度大,农民安置成本高;四是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土地收益分配不均。对策建议:一要加强地籍管理,明晰土地产权;二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三要妥善处理农地流转与农民安置的关系;四要采用多种农地流转模式,保障流转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40.
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整体功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文章利用比例变化指数和Granger因果法对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重庆市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差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在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步入同步变化的轨迹;短期内,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随之,产业结构又反作用于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步变化轨迹还没有出现,这说明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互为因果的关系应在长期的调整、协调中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