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470篇
工业经济   29篇
计划管理   152篇
经济学   532篇
综合类   179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65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2009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上海、广东等五个中国沿海城市的开展,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问题又一次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然而,人民币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条件,本文以一般购买力平价(G-PPP)模型和最优货币区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日韩以及美国的货币合作程度进行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972.
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政府直接面对而又必须谨慎处理的经济问题。本文以汇率传递理论为视角,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考察了1980-2010年人民币汇率、国内总需求、世界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关系。长期看来,人民币升值并未像国际经济学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相反却显著地抬高了国内价格水平;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具有需求拉上的特点,且不存在明显的世界通货膨胀的输入途径。短期看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调整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且由短期变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973.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currency crises in Turkey. It analyzes the two major currency crises of 1994 and 2000–2001 in the light of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The present study uses logit, probit, and limited dependent models to explain the currency crises in the post–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era.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hree approache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and the coefficients obtained for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generally have the same sig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urrency crises in Turkey ar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liquidity conditions, fiscal imbalances, capital outflows, and banking sector weaknesses.  相似文献   
974.
对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解释:1992-2007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既可以正相关,也可以负相关。如果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动力来自于供给冲击,那么两者负相关;如果来自于需求冲击则正相关。同一时期的正负相关关系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冲击动力的相对重要性。对我国1992年5月至2007年8月实践的检验表明,整个样本期间内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相关性不明显。在1992年5月至1999年12月期间,供给冲击大于需求冲击的影响,导致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负相关,但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同样是供给冲击大于需求冲击的影响,却导致两者正相关。其中的原因在于,2000年后国民经济中供需结构失衡,名义上的供给冲击转变成实际上的需求冲击,从而导致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正相关。政策当局在吸收过多流动性的同时,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97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的频发,成为严重困扰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难题之一,引发了众多国外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广泛关注以及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基础层面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持续性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四个方面入手,着重回顾与评论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国外学者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成果,以期在把握通货膨胀问题研究的进展中,总结治理经验与合理借鉴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976.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冲击无法有效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现象,超额的货币供应并不是影响我国通胀的重要原因,而居民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却能解释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化。因此,从通货膨胀治理的角度来说,调整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非常有限,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也许更能起到平抑通货膨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种预期管理思想的引入均通过对货币政策施加各种约束,促进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提高公众预期形成的精确性。构建以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为基础的预期管理框架,改进以预期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的模型化为代表的模型结构,采用机制设计方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未来预期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加快以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强化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通过有效权衡稳增长、调结构与反通胀之间关系,塑造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形成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同时构造兼顾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提高预期管理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78.
This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simultaneous multiple bank runs in a country experiencing a currency crisis. The correlation of bank runs increases as the proportion of debts from foreign creditors (indexed to the dollar) to domestic creditors (indexed to the domestic currency) increases. Moreover, when the share of dollar debt is sufficiently high, this interlinkage is perfect; that is, runs occur in all banks or not at all. Consequently, a situation exists where even a solvent bank cannot borrow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as the domestic banking sector become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dollar debt, there is a heightened requirement for dollar reserves and a lender-of-last-resort facility.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从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总结了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现状及决定因素。根据中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情况,分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从权变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上的决定方法。  相似文献   
980.
In July 2005,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pegged the RMB from the US dollar. As the RMB has followed a remarkably predictable appreciation over time, I examine the price of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SA after unpegging the exchange rat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inese industries with greater import market share were able to raise their prices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pegged exchange rate regime; however, over tim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flationary trend. Chinese export prices tended to decrease under an unanticipated RMB appreciation; this effect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industries with more pricing flexibility. This suggests that Chinese exporters are consistently "pricing to market" and thus creating a significant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implication. Specifically,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will likely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prices of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SA but might increase the profit volatility of Chinese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