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8篇
财政金融   31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215篇
经济学   420篇
综合类   212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31篇
贸易经济   116篇
农业经济   418篇
经济概况   3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深度理解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3个方面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应用集对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2007~2016年十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态势进行了测度。发现: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与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近年来向好的方向转归的趋势较为明显。基于测度结果,针对皖江城市带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府际合作、产业引导和主体协同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972.
珠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张正栋 《经济地理》2004,24(6):758-76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86-2002年珠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珠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1986-2002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珠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广东省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云南、贵州和广西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下游地区经济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③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珠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④珠江流域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73.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分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链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区域内的产业分工程度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产业链分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企业内产业链分工和企业间产业链分工,而企业间产业链分工又可分为产业间产业链分工和产业内产业链分工,企业通过产业链分工达到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链分工通过细化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以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企业产业链分工为例,探讨区域产业链分工模式,并对这些分工模式进行探讨,以优化产业链分工,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74.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概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提出了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75.
朱艳阁 《科技和产业》2021,21(12):61-69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利用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呈现狭长片状分布状态,效率值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周边地区效率值较高。分流域来看,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升作用。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了抑制作用,技术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作用。从各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性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中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对下游地区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环境规制对中下游地区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上游地区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对外开放对中游地区有抑制作用,对上游和下游地区没有明显影响作用。产业结构对中上游地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下游地区有提升作用。技术水平对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发展对中游地区有提升作用。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对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76.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重要的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熵权法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指数,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升级、数字化创新升级及数字化效益升级对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77.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交通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在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区域旅游业基于快捷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得以快速发展。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是否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旅游效率。借助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对沿线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对提高沿线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作用随时间变化呈逐步增强趋势。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引起沿线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每提高1%时,沿线城市旅游效率约提高0.07%~0.16%。  相似文献   
978.
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界定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浩 《财贸研究》2006,(6):7-12
本文对优势产业的评价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产业大类进行的。首先通过构建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该区域各产业大类进行评估,确定十大优势产业及排序;接着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按主要指标进行逐项分析;最后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79.
River floodplains ar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 that they provide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However, river floodplains are/tend to be overdeveloped because indirect-use values linked with ecosystem services are overlooked by private landowners. In a case study of the Ouse catchment, it turns out that river floodplains tend to be overdeveloped in upstream areas because of a unidirectional spatial externality. We set a simple model that consider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use values to analyse the social optimisation. The essential point is that we must consider two types of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related to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river floodplains to make decisions on floodplain development.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river floodplains has opportunity costs in terms of lost ecosystem services. Second, the development of floodplains increases flood risks to people downstream (imposes a unidirectional spatial external costs). Theoretically, we can easily deal with the problem by zonal economic policies: zonal taxes or subsidies (price policies) and zonal marketable permits or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s (quantity policies). On the practical side, however,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Then, such approaches are too complex to use. First of all, we have to specify real complicated economic and physical systems which show non-linearity, irreversibility, site-specific relationships, and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systems and sites. Secondly such policies should be ‘zonal’, which might impose substantial transaction costs. In order to apply them to real situations, we have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zones, their sizes and geographical shapes, and then set appropriate rates or amounts of permits in each zone. Furtherm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zone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internalisation of externalities and implementation costs of policies, which are also related to political frictions and market failure.  相似文献   
980.
防洪减灾治理中的非工程措施——以瓯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琼霞  黄笛 《水利经济》2010,28(1):8-10
通过对瓯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特征与防洪减灾非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管理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瓯江流域防洪减灾非工程建设应在采取工程措施修建各种水利工程的同时,积极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系统、应急预案和防汛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加强洪灾风险管理;加速防洪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群众性防洪减灾制度,做好水利法规和防洪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洪意识,发动全社会参与防洪减灾工作,达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