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财政金融   749篇
工业经济   234篇
计划管理   985篇
经济学   2220篇
综合类   717篇
运输经济   55篇
旅游经济   97篇
贸易经济   779篇
农业经济   396篇
经济概况   120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了两种主流合并理论——母公司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不同的基础上,从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合并报表涉及的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论证了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合并报表信息需要的必然性。最后通过对母公司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利弊比较,预测了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得出了经济实体理论将会取代母公司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2.
福建长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通过分析福建与长崎区域交流与合作历史、区域经济现状、积极作用。提出加强福建长崎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高层交往,推进农业、服务业、海洋经济等合作,共促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123.
中国住宅投资引领经济增长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1985—2009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对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1985—2009年全时段还是以1998年大规模房改为分界线的分时段,无论是全国各省市还是分区域的各省市面板数据,经济增长引领住宅投资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是稳定的;不同于一些研究和政策措施所主张的住宅投资引领经济增长的观点,本文认为找不到证据来支持住宅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论点。由此可见,所谓"住宅引领增长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大力促进住宅投资以带动经济增长、把住宅建设当作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政策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4.
刘芳 《现代财经》2007,27(8):3-8
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是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但它在经济研究中终究是手段、工具、方法,不能替代规范性研究的主体地位.一个时期以来,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之风颇为盛行,且为文结构模式大有固化、八股化之势.这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的影响不无关系.对此应正视之,警惕之.  相似文献   
125.
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作主义 (corporatism)或称三方伙伴合作的程度在当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福利制度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与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生相伴 ,相互依存 ,成为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 ;它是现代文明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预期 ,使之充分体现着我们价值观的追求 ,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和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 ,以避免当代西方福利国家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在进行经济制度的转型过程中不能忽略福利制度的转型 ,我国新工会法的颁布客观上为树立现代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法律框架的第一个支柱打下了桩基  相似文献   
126.
Synopsis Clas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that facilitates theory development in many academic disciplines. Scholars in fields such as organizational sci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conomics and have long recognized that classification offers an approach for order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ty of organizational taxa (groups of one or more similar organizational entities). However, even the most prominent organizational classifications have limited utility, as they tend to be shaped by a specific research bias, inadequate units of analysis and a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 view that does not naturally accommodate the disequilibrium dynamics of modern competition. The result is a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 and unconnected organizational classifications, which tend to ignore the processes of change responsible for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Collectively they fail to provide any sort of universal system for ordering, compiling and presenting knowledge on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This paper has two purposes. First, it reviews the general status of the major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bi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es the methods and resulting classifications derived from each approach. Definitions of key terms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three principal schools of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phenetics and cladistics) a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Second, this paper aims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bate about the use of the cladistic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for inferr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s underpinning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This involves examining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logic of common ancestry to populations of organizations.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is exploratory and preparatory in style, with illustrations and assertions concerning the study and classification of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27.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两个"世界工厂"的生产方式,阐述了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异同与优劣势,提出了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思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和劣势,为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工厂"的进程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的再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8.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   总被引:185,自引:6,他引:185  
把中国的经济转轨、增长与工业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尝试。作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 ,至今尚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而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转轨过程则又典型地表现为以新兴工业部门的进入和扩张为特征的持续的工业化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帮助理解转轨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概念框架和经验描述。在这个框架里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 1 0年来所表现出的下降趋势可以由过度的工业化进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9.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公司驻市场的作用减弱,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疗中的作用明显加强,董事会的职业化和独立化水平提高,员工开始参与企业治理,推进了产业民主化的进程,政府放松了对银行持有公司股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0.
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和区域分析证据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本文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分析 ,与中国经济的特定发展模式联系起来 ,从中得出两项分析结果。一是在产业发展层面 ,外商投资确实有助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这种贡献却是以妨碍生产效率改进为代价的 ;二是在区域发展层面 ,以进口替代加资本深化为特征的“上海模式” ,在促进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方面 ,确实优于以出口导向加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广东模式” ,只是前一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