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511篇
工业经济   434篇
计划管理   401篇
经济学   714篇
综合类   338篇
运输经济   33篇
旅游经济   222篇
贸易经济   721篇
农业经济   259篇
经济概况   3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先秦儒家的"德治"主张,韩非提出了"法治"理论.韩非的法治思想其实质是君主专制与国家(政府)集权,它与现代法治所倡导的民主与法制精神相悖.但这种"国家(政府)法治"传统却被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因袭了下来,成为我国经济改革深化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巨大障碍.为了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防止滑入一个坏的市场经济,法治应该由国家统治社会和民众的工具变为保护社会和民众的工具,进而成为社会和民众自我保护的工具.法律应该由君主专制的利器变为社会和民众捍卫民主与自由的盾牌.  相似文献   
32.
我国长期奉行的行政法渊源理论日渐暴露出其在指导法律适用中的问题.导致诸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集中于两点:一是对法律渊源概念本身的简单理解;二是对行政法的法律适用中的法律依据由法院进行简单认定,未能关注行政机关适用法律的客观事实.只有认清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为完善行政法的渊源理论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3.
图示理论在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图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同时结合目前商务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辅之以部分实例分析,对图示理论在商务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4.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理论局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政府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兴起的国际化政府改革潮流的最主要和直接的理论依据,它对中国的行政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察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有必要进行理论审视和重新认识。企业家政府理论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局限:一是普遍实用性的缺失;二是价值理性的缺失;三是基本概念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深入考察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对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35.
卡特福德在《语言学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用程度、层次、阶等概念对翻译系统科学地进行分类。其理论虽有局限性,但仍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6.
环境关系是环境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环境侵权的发生是环境关系失衡的主要表现,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态势加剧主要根源于中国农村环境关系失衡.环境污染的过程就是环境主体间的博弈过程,中国农村环境主体间的博弈具有很多特点,分析中国农村环境侵权发生的微观机理,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农村环境关系失衡的本质.要改善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就必须改善中国农村居民在博弈过程中的微弱地位,形成良性的环境关系制衡机制,从而使中国农村环境关系从失衡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37.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subjects who make an innovative choice (innovators) differs from that of subjects who make a noninnovative choice (noninnovators). The task involves selection of an alternative within a range of prerated product category innovativeness. We propose that subjects who seek 1) impersonal/uncontrollable sources, 2) higher levels of information, 3) more detailed (versus summary) data, and 4) noncomparative (versus comparative) data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innovative choices. The research method is a computerized process tracing experiment utilizing Search Monitor (Brucks 1988).The authors wish to express their gratitude to Merrie Brucks for the use of and help with Search Monitor and to Eric Johnson, Dave Schmittlein, and Mita Sujan for helpful comments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8.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对于现实经济中汇率实际变动情况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不断寻求突破,以期为汇率如何决定这一基本命题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文献出现,从不同的方面对传统的汇率理论进行补充、发展和替代.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进行梳理和介绍,借以为国内经济学界研究汇率决定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9.
转基因标签的消费者维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了现行转基因标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成本转移、道德风险等等被忽视的问题.并以我国包装大豆色拉油市场为例,利用垂直差别化模型对加贴转基因标签前后消费者经济福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0.
Hans Schenk 《Empirica》1996,23(3):255-278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hile the static welfare losses of merger predilections among Western firms may not be dramatic, they may lead to substantial dynamic losses when merger-prone firms need to compete with firms which instead focus on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s in R&D.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diverging investment priorities have been the real cause of the deteriorating competitiveness of many of the largest Western enterprises vis-à-vis their Japanese rivals. While mergers are generally taken to be determined by either efficiency or monopoly considera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stern merger predilections are likely to be gener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imitative and defensive routines as well. That would make it difficult for firms to unilaterally break away from these competitiveness-threatening investments. If correct, this would imply that competition policies would need to be refocused. However,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hould make merger questions a subjec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too. In that respect, the paper suggests some basic attitudinal changes.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a Global Forum for Competition and Trade Policy conference in Vienna and at a EUNIP workshop at Åbo Akademi University, Finland.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Dutch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contract nos. 54473 and 57305)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contract no. ERB CHRX CT94-0454), research assistance from Michel Renirie and Chee-Wai Chan, and helpful comments from the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participants, especially Kurt Bayer and Keith Cowling, are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Only the auth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s of, and any flaws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