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财政金融   617篇
工业经济   45篇
计划管理   925篇
经济学   1162篇
综合类   338篇
运输经济   111篇
旅游经济   59篇
贸易经济   388篇
农业经济   371篇
经济概况   42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1.
中国饲料工业期货的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以中国唯一的饲料工业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品种为例,研究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定量刻画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并且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豆粕期货来说,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2.
从国开行的统贷模式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因素,决定了股票和债券市场不可能成为其有效的融资渠道。没有足够的可抵押资产及相应的担保更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开创性的创造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融资体系。这个融资体系包括一个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平台和一个为贷款提供担保的平台。这种开放式融资体系中的贷款模式有效的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中的规模难题、软信息难题及担保难题,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3.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对国有银行改革的讨论应立足于其初始条件,国有独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不相容,国有银行具有特殊的职能边界———金融支持国家经济增长;在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国有银行改革应遵循两种截然相异的路径:完全的股份制或国有独资,而国有控股将导致较高的道德风险;机构利益的独立性并非国有银行的专有问题,通过激励机制设计应该保持国有独资银行的利益从属于中央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和人力资源在不同的改革思路下会具有“历史包袱”和“历史财富”的或然双重性质,关键在于能否从时间序列上观察银行绩效;银行改革成本只能是因支持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所付出的代价,这一代价的跨期承担优于即期摊销。  相似文献   
84.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以1998-2016年中国及东南亚九个国家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6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差异较大。航空运输货运量、货币自由度、财务自由度、商业自由度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均对出口贸易非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结合产出缺口-通胀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构建了产出缺口和通 胀率的SVAR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同B-Q约束条件下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究我国近 三十多年来宏观经济系统中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胀动态的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结 论:第一,供求冲击之间高度相关;第二,需求冲击是我国通胀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存在 持久稳定的效应。第三,供给冲击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第四,我国存在相对陡峭 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第五,产出缺口与同比CPI对我国经济状况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ut-of-sample forecasting properties of six different economic uncertainty variables for the growth of the real M2 and real M4 Divisia money series for the U.S. using monthly data. The core contention is that information on economic uncertainty improves the forecasting accuracy. We estimat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using the iterated rolling-window forecasting scheme,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regularisation techniques from the field of machine learning. Applying the Hansen-Lunde-Nason model confidence set approach under two different loss functions reveals strong evidence that uncertainty variables that are related to financial markets, the state of the macroeconomy or economic policy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al content when forecasting monetary dynamics. The use of regularisation techniques improves the forecast accuracy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87.
阮健弘  刘西  叶欢 《金融研究》2015,482(8):18-33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使用货币信贷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各省住户贷款数据计算各省的居民杠杆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的快速上涨和住房销售的增长都对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房价上涨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正向影响,少年人抚养比对居民杠杆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8.
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日益深远,但其影响机制也更加复杂。通过微观、宏观双视角定性论述,借助GMM模型对中国283个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测度,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与制造业升级存在倒U型关系,当信息化程度未跨过风险拐点时,其对制造业升级会产生促进作用;信息化程度跨过风险拐点后,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信息化并不总是促进制造业升级,信息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业化水平来发展信息化。  相似文献   
8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影产业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电影产业的发展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钻石模型"理论,从需求、资源、相关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政府五个方面剖析了中印电影出口存在的差异及成因,提出了改革电影体制,落实政策法规;缩小文化差异,打破文化隔阂;完善资源整合,改革营销策略;刺激国内需求,形成规模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
Whils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re now used more commonly in transport research and modelling, GIS technique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select similar sample areas (in terms of geography and census attributes) for data collection. For this purpose, a GIS mapping system for Tyne and Wear, UK, was built. The system included topographic maps of the area, boundary maps of Lower Super Output Areas (LSOA), and aggregated census statistics datasets for LSOAs. Criteria relating to census attributes and the nature of transport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hotspots’ by GIS enquiry to provide suitably matching areas, which then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sampling frame.The research project was concerned with commuters’ travel choices and so the study needed to identify commuters. In this case-study context, it is not possible to select fully homogeneous areas, so the GIS ‘hotspots’ approach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reas where there were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mmuters with multiple alternatives for travel to work. A pilot study showed that the GIS origin-based approach was good in collecting a balanced sample, as compared to an employment-based destination surve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se origin- and destination-based approaches. In the origin-based home sample, households with paper-based surveys were targeted after identification by GIS. This origin approach requires more data preparation compared to the alternative of an employer-based, destination-based sample that could use online survey methodologies.The paper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GIS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selecting a sample area for data collection using multiple criteria, but argues that plans for data collection need to be flexibly constructed to overcome unexpected challenges. Although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transport research case study, 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can be applied to survey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sample areas in other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