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100篇
综合类   76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57篇
农业经济   89篇
经济概况   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variegated model of capitalism emerging in China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contrasting local government approaches developed in Chongqing and Guangdong. From 2007 to 2012, elite politicians and intellectuals articulated the Chongqing and Guangdong models as contradictory visions for China. Drawing on a three-pronged conceptual framework developed by Bob Jessop, the article de- and reconstructs this dichotomy which has been embraced by some Western scholars. It is argued, first, that the two models involve complimentary accumulation strategies: as Guangdong moves up global value chains, Chongqing takes over many of its low-wage jobs in manufacturing sectors. Second, however, the two models do entail contrasting state projects. Guangdong's local government opened up more space for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than normally allowed, whereas Chongqing's administrators reinforced China's state-led development path. Finally, it is highlighted how this difference between state projects is reflected in two antagonistic hegemonic visions for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illustrated by the populism of former Chongqing Party Chief Bo Xilai vs. the pro-business stance of his Guangdong counterpart Wang Yang. Future studies should expand upon the key theoretical insight of the paper: that the emergent variegated capitalism approach to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needs a stronger ideational component.  相似文献   
132.
本文阐述了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发展跨境电商的目标以及发展条件,探讨了五类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就其模式内容、运营主体、服务对象、依托资源和创新潜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了该区域发展跨境电商的逻辑关系与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3.
广东通过头部“珠三角”支撑国内腹地经济和沿线腹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内陆经济上新台阶;粤西“金三角”参与印度洋方向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粤东“银三角”参与太平洋区域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珠三角、金三角、银三角在省内形成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三角”又可向外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贸易线路和运输通道,开拓国际市场。三个“三角”将承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任。  相似文献   
134.
粤澳两地经贸往来密切,文化背景相同,劳务合作基础良好。由于澳门劳工界担心过多输入非本地劳工会影响本地劳工总体薪酬水平,再加现行政策的制约,影响了粤澳两地劳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基于两地共同利益考虑,必须以新思维新观念去寻求劳务合作的新办法新模式,把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作为保持本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优势的战略重点;正确处理引进外来劳工与保护本地劳工利益的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强化两地间的教育与培训合作。  相似文献   
135.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亚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2):129-133
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广东经济增长显著相关,第二、三产业是目前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工业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广东省大力学习和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水平等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6.
中国省域经济格局中,广东和江苏占据两席重要地位。通过对两省社会发展背景的全面比较,系统回顾了粤、苏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与轨迹,抽炼出各自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最后,针对两省存在的优劣势,提出两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尤其提出两省未来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7.
集群经济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特色,这决定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在广东省产业转移的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转移的互动关系出发,基于产业集群租金视角对当前广东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集群租金为导向的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138.
广东省物流业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区域物流业开展综合评价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繁杂的评价指标能否运用于实践值得商榷。基于客观性、可比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建立了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法把综合评价指标划分为物流环境、物流状况、物流人才三个主成分,累积能解释物流业86.182%的变异量,最后对广东省各地市物流业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9.
郭向阳 《特区经济》2010,(10):36-37
根据广东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运用产业关联理论,比较分析了广东物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指数、消耗系数、波及效果等产业关联关系,认为广东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信息化与标准化程度及服务水平,加强粤港合作,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0.
论广东省实现粤西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09,(12):32-34
粤西地区同珠三角经济差距的拉大是广东省区域经济不协调的一大表现。本文总结了这两大区域经济差距的表现特征,并主要从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和政府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实现粤西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