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篇
财政金融   191篇
工业经济   176篇
计划管理   383篇
经济学   937篇
综合类   261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367篇
农业经济   84篇
经济概况   6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ustainability is increasingly 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policy makers, and companies, as the latter are recognizing the necessity and opportunities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 in their operations. Marketing plays a substantial role in both applying such initiatives and promoting them, which can be greatly supported through brands. We suggest that firms can use their brands to promote the value of sustainability to their industrial customers, consum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is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branding activities that emphasize the firm's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and their impact on stakeholders. Expressing sustainability actions as the measurable and relatable outcomes they yield and associating them with bran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further facilitate this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and branding. A framework and guidelines for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that may be employed in this process of integrating operations and market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Addressing the inconsistent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we first distinguish the type of innovation and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industrial clusters with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ory product innovation. Furthermore, we study how focal cluster firms' network ties with their suppliers and buyers in their clusters might moderate these relationships. Our empirical study showed that, while cluster membership enhanced firms' exploitative product innovation, it hindered their exploratory product innovation.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cal cluster firms' network ties with their suppliers and buyers in their clusters strengthened the effects of cluster membership on exploitative product innovation. They also showed that focal cluster firms' network ties with their buyers but not suppliers in their clusters reduc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luster membership on exploratory product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中,面向产业集群多元创新主体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是实现分布式创新资源整合利用和综合性服务组织的有效方式。借助系统动力学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揭示产业集群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创新服务融合中原因树和因果反馈环进行分析,阐述创新服务融合的关键驱动因素与环节,构建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动面向产业集群创新服务融合的开展。  相似文献   
994.
产业链治理是顺应产业发展新常态而生的新兴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企业间的网络治理与产业聚集的空间治理等研究领域。在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4大核心论题展开,并呈现出“五重五轻”的特点,即重企业而轻产业、重纵向而轻横向、重治外而轻治内、重中间而轻两头、重借鉴而轻创新。基于此,就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996.
以数字经济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是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采用201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趋于减弱;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边际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东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蒋晗  许瑞恒 《海洋经济》2021,11(2):20-30
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评价体系,研究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的传导机制,并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对2006-2016年11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最终促进海洋经济绿色转型.此外还进一步进行了中...  相似文献   
999.
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价值的创意企业,其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焦点。以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关系嵌入融入创意企业非研发创新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创意企业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及创意学习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商业及政府层面关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来看,产业集群商业层面关系对非研发创新活动与合作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指导创意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更好地开展非研发创新活动,并依托产业集群关系提升不同主体合作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近年来传统集群陷入“低端锁定”僵局,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商务正是驱动数字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断赋予产业集群新内涵、新特征和新动能,促进集群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两者协同演化形成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研究表明,数字商务与集群经济协同演化过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多点突破)、发展阶段(串点成线)、拓展阶段(连线成网)和成熟阶段(推演成体),层层递进,沿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要素共享平台构建→协同网络形成→数字生态圈演进的路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沿着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价值网络→社会化协同网络→开放的产业生态路径不断演进。两者协同演化将使马歇尔外部经济来源大大拓宽,且多个层次的外部经济相互促进、溢出,促进协同网络内企业家的要素配置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由此使得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具有动态性与内生性。此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品,促进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而使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