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190篇
工业经济   45篇
计划管理   248篇
经济学   409篇
综合类   82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06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5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制造业FDI与服务业FDI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制造业FDI创造了对服务业FDI的需求,服务业FDI为制造业FDI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分析了两者互动的原理,研究了我国服务业FDI的区域分布和服务对象,发现其明显表现为对客户的追随。因此,我国在引入外资时,要关注两者的互动机制,尽可能利用服务业外资促进我国制...  相似文献   
6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发现14家上市银行整体上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这也是导致其经营绩效差的原因;结果显示,14家上市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其次是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最低;纯技术效率是造成上市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绩效呈现差异化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不是导致上市银行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经营绩效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随着全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崛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谋求上市发展,融资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出路。在整个进程中,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融通经济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可是,企业在经历IPO逐级严格审核谋划上市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财务及非财务手段进行各种公关、造假,导致上市公司泡沫化经营。财务舞弊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或多或少的通病,作假手段层出不穷。作为投资者应当审时度势,在法律法规尚须完善的前提下尽量掌握一些常见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分析财务造假动因,控制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64.
鉴于央企近几年来表现的出色业绩,本文选取2007-2009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按企业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央企公司、非央企国有公司和私人公司三类,通过对其盈余能力、盈余管理水平、市场反应及在职消费的比较,实证检验了企业性质是否直接影响了公司绩效。结论表明: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央企公司绩效最差,非央企国有公司次之,私人公司绩效最好。最后对此结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指出:只有始终不渝地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才是提高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绩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5.
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要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为产业集群的萌芽和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加以扶持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加快西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重点要增加中西部教育和培训投入等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6.
郝皓 《特区经济》2011,(1):303-304
我国电子制造业在承担了全球制造外包业务20多年以来,不断成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在外包制造过程中,由于我国企业在与核心企业间忽视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一致性行动目标的构建,低效外包和风险外包由此产生。本文在对供应商协同涵义和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外包协同机制的主体框架,该框架由战略层、运营层、数据支撑层和技术保障层构成,外包企业双方在这四个层面上进行信息共享、互动沟通和协商决策。通过协调机制的构建使外包企业双方真正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7.
安静 《特区经济》2011,(6):38-40
本文从顺德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科技竞争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等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顺德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提出了提升顺德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8.
ECFA时代福建制造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福建制造业发展历史性重要契机,关键在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福建制造业发展离不开闽台产业合作和对接台湾制造业,尤其是要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69.
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核算了我国1976-2004年制造业28个行业6种污染物进出口隐含污染的BEET指标值和PTT指标值,并分析了我国进出口隐含污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口和出口的规模效应为正且逐年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规模效应逐渐大于进口规模效应;出口的结构效应基本小于零,进口的结构效应不明确,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可能有利于减少我国进出口的净隐含污染量。此外,制造业出口隐含污染主要来源于纺织、塑料、机械设备和工业化学这四个行业。  相似文献   
70.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外贸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平滑调整假说(SAH),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会随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基于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间隔3年的边际内产业指数最为有效,且产业内贸易水平对劳动力市场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但回归分析结果并不支持SAH。随着产业内贸易比例扩大,劳动力的产业间调整增加,而并非产业内的调整。此外,劳动生产率和国内显性需求对劳动力市场调整有很大影响,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行业内,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而显性需求和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