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12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147篇
经济学   404篇
综合类   187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137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3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在界定中国保险业范围经济内涵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引入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构建了我国保险业范围经济的模型,首次对中国主要保险机构在1999~2004年间范围经济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财险业整体范围经济并不明显,个体差异较大,与资产规模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寿险业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弱;中国保险机构需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和市场有效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2.
伍超明 《经济研究》2004,39(9):36-47
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和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 ,使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公式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本文根据变化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重建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结合货币循环流模型提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两分法”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在对我国 1 993— 2 0 0 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 ,2 0 0 0年以来两者协调性较差 ,原因在于进出虚拟经济的资金出现大幅波动。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 ,根据新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设计了一些长短期资金流量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03.
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运行机理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则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重要理论命题。技术创新通过扩散产生引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的过程。考察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内在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和速度经济等形态生成的,并与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组织载体相耦合。研究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有助于揭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当前,中国已成长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在遵循技术创新内在运行规律的同时,应主动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通过多种路径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4.
北部湾经济区在迎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嵌入生产网络的发展模式,那么城市群间产业分工与联系的现状是否适合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运用三次产业相似系数、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度来定量,概述了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现状,进而为制定深化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以中国地区工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中国地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发展水平无关且省际差异大的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各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源泉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各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源于资本深化差异,其次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差异;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低估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低估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深深地影响了全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试图全面探讨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企业要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老店“,要实现此目标,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是重要途径.要搞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民营企业制定相应战略,系统推进;需要社会相关中介给予服务帮助;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10.
Extrem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within Ethiopia is not uncommon, inducing droughts or floods and often creating serious repercussions on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 dynamic climate module is integrated into an economy‐wide model containing a detailed zonal level agricultural structure. This coupled climate‐economic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n prospective irrig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the ensuing country‐wide economy.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 dynamic climate module and the economic model are crea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climate‐yield factor (CYF), defined at the crop level and varied across Ethiopian zones. Nine sets of variable climate (VC) data are processed by the coupled model, generating stochastic wet and dry shocks, producing an ensemble of potential economic prediction indicators. Analysis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poverty rate reveal a significant overestimation of the country's future welfare under all investment strategies when climate variability is ignored. The coupled model ensemble is further utilized for risk assessment to guide Ethiopian policy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