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117篇
综合类   9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mpa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relocate to countries with less stringent regulation, turning those countries into “pollution havens”?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using panel data on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lows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account for several econometric issues that have been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 Most importantly, we demonstrate that externalities associated with FDI agglomeration can bias estimates away from finding a pollution haven effect if omitted from the analysis. We include the stock of inward FDI as a proxy for agglomeration and employ a GMM estimator to control for endogenous time-varying determinants of FDI flows. Furthermore, we propose a difference estimator based on the least polluting industry to break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tringency and unobservable attributes of FDI recipients in the cross-section. When accounting for these issues we find robust evidence of a pollution haven effect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2.
随着各国贸易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引入量和东道国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通过利用连续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各个经济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关系密切,而影响方向、程度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公共管制、收取排污费、补贴等经济手段因其各自存在的弊端而难以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预期效果。所以要通过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54.
国际环境合作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筑了一个分析国际环境合作问题的经济学框架。分析的中心是建立一个静态模型来寻求作为一个联盟形态的国际环境合作的内部和外部稳定性条件,主要结论是稳定的国际环境合作是由模型给定的参数内生地决定的。与当前大多数研究的一个重要不同是,我们的模型没有采用通常的减少污染排放这一分析参数,而是选用了更为直接的污染排放量这一指标。在运用联盟理论对两类情形即不合作和完全合作进行模型化处理的基础上,本文导出了联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福利水平和污染排放量的若干命题,并建立起国际环境合作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5.
魏冬  冯采 《南方经济》2021,40(8):112-134
空气污染对产业的科技创新同时产生"抑制效应"和"激励效应",前者指空气污染会触发环境规制强化,提高企业成本,进而抑制产业的科技创新,后者指空气污染会激励产业转型创新,进而促进科技创新。那么,近年我国空气污染对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是哪一种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什么条件下"激励效应"会超过"抑制效应"?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围绕上述问题,文章基于34个细分产业的专利授权大数据的证据,通过固定效应基本模型,建立空气污染浓度与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空气污染浓度与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在不同的污染产业、不同的环境规制严格程度和34个细分产业条件下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环境规制存量、执法力度、改变科技创新变量和改变固定效应的条件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并从作用渠道和协同效应两方面解释了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水平产生的"激励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在污染地区和污染密集产业,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水平有更大的促进效果。根据文章的分析,在全国层面空气污染倒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激励效应很大,足够抵消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造成的抑制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空气污染是可以接受的,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激励效应,因此,建议政府更多地关注和加强激励效应,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力度,同时对科技创新进行更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6.
The economic cost of achieving desired environmental outcomes from uniform and variable rat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depends both on market forces and agronomic properties. Us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ethods,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supply by terrain attribute on the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of hard red spring wheat grown in Eastern Washingt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residual nitrogen. We fin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all thre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nitrogen restrictions depends critically on both prices and level of the restriction. Uniform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was found to economically outperform variable rate application, but variable rate application provided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due to less residual nitrogen.  相似文献   
157.
胡子昂 《特区经济》2007,(8):222-224
当前我国的税、费制度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税制上突出表现在税种的安排、税率的设计,税收优惠的实施等方面;排污收费制度表现为征收标准偏低、征收管理不到位、缺乏激励企业治污积极性的作用等方面。为此,应针对现行税、费制度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8.
单一的绿色信贷政策或环保财政政策在促进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首先在阐述绿色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二者可能的政策协同渠道。然后,利用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并对有可能增强二者协同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存在显著协同效应,并且绿色信贷与税收政策的协同效果优于其与支出政策的协同效果,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协同。此外,考察了政策协同与单位能耗及单位污染排放的关联性,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9.
We inquire whether democracies enjoy lower pollution levels than autocrac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lean democracy hypothesis’, which posits that democracies have a more demand-determined policy formation leading to more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with a large data set covering 137 countries and the period 1970–2012 using eleven different air pollutants as endogenous variables and a wide range of control variables measuring democracy, development stage, globalization, and factor endowments. We find no consistent evidence that democracies are cleaner, not even the richer ones, which casts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single pollutants studies. Numerous checks show the robustness of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160.
唐松  施文  孙安其 《金融研究》2019,470(8):133-150
环境污染及其治理问题日益被全社会所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实证考察企业环境污染曝光是否影响公司价值以及影响机制。以发生于2005-2015年间的71起上市公司环境污染曝光事件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曝光当天,市值平均下跌1.51%。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在污染事件曝光后,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环保监管和处罚,且更难获得银行债务融资;并且,环保监管与债务融资的变化与污染事件窗口期公司股票的累计超额报酬率显著相关,表明投资者对于环境污染给公司造成的不利后果具有理性预期并相应地做出了负面反应。此外,2010年政府环保政策趋严后,污染事件曝光后政府监管力度的上升和债务融资的减少都更为明显;在公众环保需求高的地区,污染事件曝光后政府环保监管力度上升更显著。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事件曝光会降低公司价值,且政府监管力度上升和债务融资困难是环境污染曝光降低公司价值的两个重要作用机制。本文揭示了环境污染曝光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和异质性,对于当前的环境治理和经济转型具有较好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