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3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76篇 |
工业经济 | 59篇 |
计划管理 | 386篇 |
经济学 | 861篇 |
综合类 | 186篇 |
运输经济 | 58篇 |
旅游经济 | 26篇 |
贸易经济 | 252篇 |
农业经济 | 101篇 |
经济概况 | 4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42.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显示,尽管在中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增长趋势近年来有所减缓,但是大多数污染物的排放并不具有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还有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受中国重化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增加的影响,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仍在继续增加,中国污染物的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并未真正形成.这就要求中国政府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从单纯追求GDP及其由此而来的财政收入,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3.
采用1994-2016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估计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的特征。②环境污染与经济竞争力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竞争力对环境污染变动的贡献度较大,而环境污染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较小,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是以加剧环境污染为代价,而环境污染并不是阻碍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贸易与环境、区域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44.
以产业集聚外部性效应为视角,利用2010-2016年天津市南港工业园、逸仙科学工业园、现代产业园与微电子工业园4个制造业产业园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应关系,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存在正负两种外部性效应,具体作用取决于绿色技术创新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中介变量。当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中作用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制造业产业集聚会加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当产业集聚水平较高时,绿色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系中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资源约束不断加深下的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借用一个资源约束不断加深的经济增长模型,重点分析资源开采成本、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在资源开采成本不断上升时,如果效用函数中环境质量要求足够大、折现率足够低、那么污染税能够促进增长;当资源开发效率较低时,污染税对经济增长率有正效应。中国的进口资源—粗加工—再出口模式同时承担了巨大的资源价格上涨压力和粗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压力,在新的资源来源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提高环境质量要求,降低环境效用的折现率,以通过严格执行污染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6.
创业不仅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源泉。从个人社交指数和风险倾向着手,分析其对个人创业的影响,同时考虑政府干预、市场成熟度和产权保护水平对社交指数和风险倾向与创业之间的调节作用,并将个人特质和区域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框架,运用CGSS 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社交指数对创业具有正向影响,个人风险倾向对创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农村地区,个人风险倾向对创业活动具有正向影响,即风险倾向越高,创业概率越大;而在城镇,个人风险倾向对创业的影响为负。在制度环境层面,政府干预和市场成熟度对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产权保护水平与创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制度环境对社交指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较高政府干预力度和较低市场成熟度使社交指数与创业负相关,而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作用则较弱;制度环境对风险倾向的调节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7.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66,自引:7,他引:366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趋势 ,并分析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前提下 ,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48.
49.
民生是中国城乡统筹改革实践的原动力。改革起始期,是民生呼唤下的自发改革与政策调整;改革深入期,是民生推动下的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改革攻坚期,是民生引导下的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30年农村改革历程,致使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改革的渐进式节奏相互吻合,推动着"人本"式的农村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0.
新创企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区域就业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新创企业的出生率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尤其是东部和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通过回顾大量文献,分析了测度新创企业出生率区域差异的方法,研究了新创企业出生率区域差异的现状,探讨了造成区域新创企业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途径,总结了缓解新创企业出生率区域差异、促进落后地区加强创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