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86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070篇 |
工业经济 | 380篇 |
计划管理 | 1647篇 |
经济学 | 2300篇 |
综合类 | 1564篇 |
运输经济 | 77篇 |
旅游经济 | 82篇 |
贸易经济 | 1267篇 |
农业经济 | 459篇 |
经济概况 | 13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350篇 |
2019年 | 287篇 |
2018年 | 275篇 |
2017年 | 338篇 |
2016年 | 328篇 |
2015年 | 355篇 |
2014年 | 647篇 |
2013年 | 963篇 |
2012年 | 740篇 |
2011年 | 919篇 |
2010年 | 671篇 |
2009年 | 630篇 |
2008年 | 767篇 |
2007年 | 697篇 |
2006年 | 659篇 |
2005年 | 490篇 |
2004年 | 363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何慧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32-37
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当时都实行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经济体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币严重高估,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在汇率贬值的预期下,国际投机资本对东亚经济体货币发动攻击,大量资本流出,受攻击的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最终导致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爆发,蔓延成危及东亚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2.
从协同学理论出发,在分析系统发展的动态性和惯性后,指出直接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系统协同度测算,其测算结果无法客观反映系统真实的协同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子系统有序度的一阶后项差分,充分考虑子系统有序度的变化率及变化方向对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度差分改进的协同水平测度模型(DSLM模型)。通过选取甘肃省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甘肃省物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利用DSLM模型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DSLM模型对系统协同度的测算较为准确,能客观反映系统协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3.
Monetary Policy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Ulf Söderström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04(1):125-145
This paper shows that—in contrast to the received wisdom—uncertainty about the parameters in a dynamic macroeconomic model may lead to more aggressive monetary policy. In particular, when there is uncertainty about the persistence of inflation, it may be optimal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respond to shocks more aggressively in order to reduce un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lation. Uncertainty about other parameters, on the other hand, dampens the policy response.
JEL classification : E 43; E 52 相似文献
JEL classification : E 43; E 52 相似文献
7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Hong Kong's economic growth with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S. We identify trends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Specifically, we first confirm whether real consumption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satisfies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at least in a weak form. We then identify the permanent and transitory components of income of each economy using a simple state-space model. We us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s to analyze how permanent and transitory shocks originating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S affect the Hong Kong economy, and how such influences evolve over time. Our main findings suggest that transitory shocks from the US remain a major driving force behind Hong Kong's 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permanent shocks from mainland China have a larger impact on Hong Kong's trend growth.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进行测度,以期发现影响其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现阶段生猪养殖业战略性区划调整\"南猪北进\"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方法]根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基本原理,运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我国北方大规模生猪养殖数据构建中国北方大规模生猪养殖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北方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结果]北方地区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值纵向上来看整体在不断下降,而从地域上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值较高,北京与西北地区技术效率值较低。[结论]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地区适宜作为大规模生猪养殖承载地,与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测度值较低,存在较大改进空间;针对该现状提出构建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规模生态生猪养殖体系。 相似文献
77.
78.
吉霞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52-54,58
资本充足率指标在金融衍生产品被大量运用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失灵现象,监管部门需要配合运用其他指标联合监测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杠杆率指标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使其适合成为资本充足率补充性指标,其运用可能对银行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杠杆率指标监管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尝试建立揭示不同资产风险特征的杠杆率指标体系,关注杠杆率监管的整体性、差异性、动态性和持续性等方式,对杠杆率监管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9.
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算了\"八五\"至\"十五\"时期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十一五\"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八五\"时期的43.34%上升到\"十五\"时期的50.79%,并有望在\"十一五\"时期达到53%以上。 相似文献
80.
桑叶配方颗粒迄今尚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为提升桑叶配方颗粒的内在质量,对其物质基准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产地的15批桑叶制备物质基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桑叶物质基准的出膏率范围、标志性成分含量及转移率范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物质基准U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指认。结果表明:15批物质基准中,芦丁转移率为19.94%~34.05%,异槲皮苷转移率为11.67%~43.58%,紫云英苷转移率为10.73%~43.05%;物质基准特征图谱中,标定了14个共有峰,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所建立的基准评价方法为桑叶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其后续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