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9篇 |
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65篇 |
工业经济 | 50篇 |
计划管理 | 169篇 |
经济学 | 998篇 |
综合类 | 37篇 |
运输经济 | 3篇 |
旅游经济 | 6篇 |
贸易经济 | 151篇 |
农业经济 | 25篇 |
经济概况 | 1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孕育兴起,\"互联网+\"构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劲引擎。文章在构建局部均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腾讯研究院大数据测算的\"互联网+\"指数与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微观数据,以31580家企业专利申请数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代理指标,以企业所在城市的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文化、数字生活和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互联网+\"对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考虑调节效应的扩展分析进一步发现,城市智能化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作用已经彰显。本研究为深化\"互联网+\"发展战略、建立数字化导向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993.
王劲松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10):35-45
本文研究了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本文首先阐述新古典理论开放模型的困境,进而说明了内生增长理论中,熊彼特理论在时间和逻辑上对AK理论的继承性;比较分析了两者在跨国增长差异、跨国技术扩散等问题上认识的异同。前者一般支持国际间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趋异的观点。但后者则在一个统一的多国模型中提出了"俱乐部趋同"的概念;通用技术的出现,可能导致不同的国家集团之间出现起飞、停滞、衰退等增长模式的分化。而且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位置是重要的;制度变化、开放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根据二十国集团2016年通过的升级版《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数字金融获取和使用两个维度构建跨国数字金融指数,探索数字金融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数字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数字金融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倒U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U型影响,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负面影响;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正面影响。第三,调节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开放和货币供应量强化了数字金融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全球数字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数字金融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以及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最优专利制度、技术进步方向与工资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专利分类为技能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它们分别与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匹配。本文的研究表明,两类专利的最优宽度都是有限的,且受到劳动力禀赋结构的影响。当非熟练劳动力多于(少于)熟练劳动力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宽度宽于(窄于)技能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劳动力禀赋结构可以通过影响最优专利制度来影响技术进步方向,从而对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国技术合作创新成为各国实现技术突破与引领的战略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模型,以33023项专利为基础,探讨2006—201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技术发展萌芽期到成长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的国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整体合作网络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美国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的集线器和枢纽,以美国、德国为首的传统科技强国在网络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块模型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模式以核心国为中心,由核心国和强半边缘国主导。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正向影响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中的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得不显著。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驱动因素存在发展阶段、区域以及不同政策强度组合的“三维”异质性特征。各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合作,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政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与突破,推动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997.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呈现出“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特征,对科技非对称赶超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科技跨越式发展理论,对科技非对称赶超内涵进行阐释,论证其所包含的新逻辑和新机理。通过深入分析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赶超历程,总结出其高度重视发展教育、长期推进基础研究、面向科技前沿等有益经验,客观论述其运作机制紊乱、未能持续推进、缺乏深入研究等深刻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反观中国新发展阶段的科技非对称赶超实际,提出把握战略机遇、有效集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不断积累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为揭示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的黑箱,基于中石化智能化转型案例与文献分析,从认知逻辑与行为逻辑双视角,提出信息化战略认知与信息化建设行为分别通过知识偏好、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假设。结合逐步回归法与Bootstrap法综合验证了其完全中介效应的存在,并通过调节作用检验证实了技术人才丰富的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行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一方面证实了结论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制造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技术要求的制造企业,需重视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信息化发展促进企业形成知识偏好,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999.
1000.
针对智能制造企业外部网络中的创新资源和关键知识,以外部网络关系质量和外部网路关系结构为基础,探究外部网络关系对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并引入组织惯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网络关系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外部网络关系结构与探索性绿色创新存在正向关系,与利用性绿色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组织惯性在外部网络关系对探索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外部网络关系对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企业外部网络关系运作“黑箱”,对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增强适应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