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16篇
工业经济   82篇
计划管理   206篇
经济学   1035篇
综合类   73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160篇
农业经济   144篇
经济概况   1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外开放背景下,这种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非线性特征,对外开放能有效规避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边际效率递减困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科学处理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2.
“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系统阐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普惠金融通过激发社会底层动力和内在活力推动技术创新。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在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确实具有较强的联动性特征,其形成的交叉作用加强了“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将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描述为“四阶爬坡”,即学习引进补短期、引进模仿改进期、整合助推自创期、自主迭代提升期,并对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创新模式作出了解释。进而,梳理并讨论了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主要特点、基本经验与主要教训。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化,特别是国家、业界越来越重视“创新引领发展”,现阶段亟待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国际治理结构重构背景下国际创新竞争与合作机制可能发生的变化;大科技时代“引领性科技创新”的发生及实现机制,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应有的结构和体制机制,未来科学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应处的“生态位”;“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创新与发展研究的逻辑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对指导未来科技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1978-2017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梳理和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整体状况、发展过程及趋势。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级各部门政策文件内容两个方面,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分为恢复调整、深入改革、战略导向及创新发展4个时期,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历程中的特点及各阶段政策关键词,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客体、政策工具等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化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95.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江苏省32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4年间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有显著提高,虽然成果产出是转化的基础,但产出并不必然实现转化,也不能决定转化成效;经济发达且科教资源密集区域高校的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高;地方高校相较985与211高校更具成果转化优势;工科类、综合类与农林类高校间的成果转化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医药类高校的转化劣势较明显。最后,针对转化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扎根研究,提取出3个核心范畴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国家政策、区域环境与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我国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时空异质性分析,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呈现高度制造业集聚(MI≥0.05)状态,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则呈现中度制造业集聚(0.02≤MI<0.05)状态,且随着时间延伸,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逐渐往东部地区集聚;对于技术进步路径变量,自主研发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绿色创新绩效呈现微弱或不显著负向影响;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制造业集聚与自主研发创新的协同效应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而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引进及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向协同效应却受到抑制,甚至负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分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在2003—2011年提升速度较慢,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2)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分类结果为:在2011年属于碳排放高效区的只有广西省;属于碳排放中效区的有4个省:四川、重庆、青海、云南;属于碳排放低效区的有6个省: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贵州、宁夏。最后根据分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Wh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global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academic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still limited. Drawing on resource-based view (RBV)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theory, we investigate how different pattern of IT use (IT exploitation and IT exploration) influences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custom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Further, we look into two conting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and cultural distance in the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240 Taiwanese-based electronics suppliers, this empirical study reveals that only exploration side of IT use was significant on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finds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Moreover, the effect of IT exploration on relationship learning was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but negatively moderated by cultural distance. However, the effect of IT exploitation on relationship learning was negatively moderated by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but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cultural distance.  相似文献   
999.
军民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上,梳理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关系从萌芽阶段上升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5次历史性飞跃,将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领地位,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新发展格局下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要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技术创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各省市技术创新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强度不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双向互动促进效应,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空间挤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因此,应充分考虑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立足于空间体系,增强区域技术创新交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