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6篇 |
免费 | 27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35篇 |
工业经济 | 163篇 |
计划管理 | 347篇 |
经济学 | 1436篇 |
综合类 | 116篇 |
运输经济 | 22篇 |
旅游经济 | 33篇 |
贸易经济 | 390篇 |
农业经济 | 66篇 |
经济概况 | 2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67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也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能源产业,在有限的油气资源量和国外大石油公司竞争的压力下,如何提高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何科学评价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于石油企业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AHP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构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模型,以期能够对实践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技术差距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993.
以低碳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是我国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要。在对低碳技术创新机制进行分析时,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技术主体选择机制、扩散机制、倒逼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制造业产业升级低碳技术创新机制模型,并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协同理论对其运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制造业产业升级低碳技术创新仍然处于被动发展阶段;从短期看,倒逼机制和扩散机制的作用最显著;从长期看,主体选择机制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创新机制良好、持续地运行;在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和驱动力转换介质的分析,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本要素模型,并给出要素的内涵特征及所遵循的准则,阐述了市场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生于系统环境中,并以系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市场化机制是其驱动力转换的重要介质。基础知识突破、企业社会资本积累、产品市场需求、企业创新网络、消费主体意识、市场准入时机及政府政策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要素模型的重要构成。构建和优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本要素模型必须遵守适合性准则、动态性、干预性及系统性准则,而释放绿色技术创新要素供需信号,促进创新所需要素协同,降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交易成本,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是市场导向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9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防“道德风险”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中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合作创新组织,其本质是一个合伙型自主工作团队,成员之间互为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合作博弈模型,从利益分配角度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防风险厌恶型成员“道德风险”的相互激励机制。可得出结论:提高联盟产出基数、降低联盟运行成本基数、提高成员产出分享比例,可激励其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联盟技术创新活动中。成员的努力程度提高,其个体效用和联盟总福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努力程度会保持在一个适当水平。而针对具有不同风险规避度的联盟成员,其个体效用和联盟总福利则会随着产出分享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风险规避度越高的成员,增加产出分享比例对其效用的边际贡献越小。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较为欠缺。基于实验经济学研究思路,构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对中国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产生的政策激励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实施对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起正向调节作用和正向激励作用,“包干制”政策初步体现出较强的激励效应。未来在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中应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适度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健全柔性化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协同与沟通、建立人性化监督审计机制,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对科研人员的政策激励效应,促进科研绩效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97.
高技术服务企业要保持战略上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完善高技术服务产品,不断地进行高技术服务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因此,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过程中的侵蚀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市场上在推出新的高技术服务产品之后,新一代服务产品将侵蚀老产品,老一代高技术服务产品的销售额会很快下降,把握好侵蚀的有效时机可以为高技术服务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服务业概念的回顾,介绍了高技术服务产品的侵蚀现象,接着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产品侵蚀时间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模型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企业产品侵蚀时机的选择,并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98.
芯片制造技术攻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提升该类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是扭转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以技术系统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基于结构再造原理,构建芯片制造技术集成创新机理理论框架,并以芯片光刻工艺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系统结构再造是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技术市场需求引导下,调整或重构芯片制造技术系统中技术元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集成规则,使系统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相互配合更加高效,从而推动原技术系统向高良品率、高集成度和低能耗芯片制造新技术系统转变;②芯片制造技术系统结构变化包括技术元素种类变化、元素间关联关系变化和元素比重变化3种原因;③根据系统结构变化程度,将结构再造分成结构调整和结构重组两类。该结论有助于加深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对芯片制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理解,同时对复杂技术系统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