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77篇
工业经济   37篇
计划管理   706篇
经济学   477篇
综合类   102篇
运输经济   77篇
旅游经济   51篇
贸易经济   126篇
农业经济   520篇
经济概况   2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一直是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热点研究问题,通过对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价值进行研究,为江西省土地规划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查阅的方法,利用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结合2009~2016年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变化,分析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相应变化。[结果]近年来,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程度高、多样性指数中等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ESV值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在减少;对单项生态系统价值分析,水源涵养在江西省农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结论]2009~2016年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出现了降低趋势,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在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系统,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恶劣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驱动着新疆特殊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人类又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和提高自身福祉,需要研究其时空变化并辨识主要驱动因素,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融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排序及服务功能强度矩阵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并耦合3种关键驱动因子以评估各个因子的驱动强度,实现对生态系统服务热点与冷点变化的驱动及迁移分析。[结果]2000—2010年全疆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增加,这一时期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大部分转变为2010—2015年的冷点区,且15年来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3个时期北疆和南疆人为干扰强度均呈增加趋势,由其驱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则相应减小;南疆地区植被覆盖范围极其有限,故对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强度低;降水在北疆和南疆都能够产生高生态系统服务,但降水量的不稳定性能够使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较大波动。相比于南疆地区,北疆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抗性和整体性,从而实现相对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输出。[结论]对关键驱动因子作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有助于理解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4.
滨海区域生态系统不稳定,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滨海地区生态区划是根据滨海区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及开发利用要求,选取相应的生态环境指标对区域状态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单元的过程。文章以北戴河新区为例,从生态敏感性、建设用地适宜性和景观格局安全性等3个生态要素中共选取14个指标建立生态区划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要素的空间分析,最终将北戴河新区分为生态涵养、生态旅游、生态服务和生态农业等4个生态主区以及15个生态亚区,并针对4个区分别给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5.
This paper estimates a model of potential to enter self-employment based on individual, household and community-level fact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segregation on the likelihood of black and white working-age adults to be self-employed workers rather than wage or salary workers. A multi-level analysis combined answers of over 400,000 respondents to the 1990 and 2000 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 Sample (IPUMS) [Ruggles, S., Sobek, M., Alexander, T., Fitch, C., Goeken, R., Hall, P., King, M., Ronnander, C., 2004. 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data Series: Version 3.0 [Machine-readable database]. Minnesota Population Center [producer and distributor], Minneapolis, MN] with structural measures from 327 metropolitan areas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s Housing Patterns files [Iceland, J., Weinberg, D., Steinmetz, E., 2002. Racial and ethnic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0–2000. Special Report Series, CENSR no.3, U.S. Census Bureau, Washington, DC]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each segregation process. The two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processes (relative clustering and exposure) were found to limit and enhance potential entry into self-employment, but in unique ways for each group.  相似文献   
76.
关于城市规模问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关于城市规模的理论和政策争论的焦点在于,城市规模效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倒“U”假说是否成立。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测算和分析了中国城市和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5—2010年的规模效率及其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与其规模正相关,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规模效率与其规模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倒“U”曲线顶点对应的城市规模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据此,本文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限制超大城市、完善城市管理、协调区域城市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在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尝试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角度评价镇江市土地利用规划(1996~201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下,镇江市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将从1996年的7.91亿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7.75亿美元,镇江市土地利用规划将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对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经济区域化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考察各类城市参与经济区域化的获益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Byrnes和Storbeck(2000)的方法,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水平,并基于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化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利于区域化收益的实现,而外资的引进、政府的作用和城市空间影响则扩大了区域化收益,多样化分工和对外贸易对区域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分地区的计量分析也基本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加强区域内与区域间分工,是实现区域化收益和提升城市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9.
服务生态系统是服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服务交换和价值共创的重要场所,也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产业实现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文献梳理阐明了服务业服务生态系统中价值创造、参与者关系和共享制度等基本问题,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即减少了参与者互动和价值共创、缩小了生态系统规模、加剧了生态系统动荡、催生出大量创新。最后为后疫情时期的服务业发展提出加强服务企业扶持力度、通过科技手段搭建互动桥梁、坚定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利用变革期大力发展服务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回顾北京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多学科协同研究城市问题阶段;城市发展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城市发展综合研究向重点领域开展阶段.概括了北京城科会的主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