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05篇
工业经济   151篇
计划管理   546篇
经济学   3046篇
综合类   249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118篇
贸易经济   468篇
农业经济   94篇
经济概况   4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从知识型员工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及资源整合在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有3条,资源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学习及员工动态创新能力分别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环境中,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特征、作用重点以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整合维度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适应维度主要通过隐性知识传播和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2.
基于“互联网+”大背景,跨界创新成为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通过现有文献分析,构建了跨界创新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模糊前端的作用模型,并运用案例研究法,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对模型进行释义。研究表明,跨界创新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模糊前端起到重要作用,跨界创新可分为跨界搜索与跨界合作,跨界搜索有助于创意搜集和创意筛选,识别突破性技术创新机会;跨界合作有助于提升研发效率和成功率;跨界搜索与跨界合作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突破性技术研发成功。  相似文献   
23.
旨在打开资源基础观中组织黑箱,丰富资源配置研究成果,探讨在新竞争时代何种资源配置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特别是探索式创新,从而建立或强化企业竞争优势。通过梳理西方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我国146家企业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法检验期权型资源配置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采取因果逐步回归法检验探索式创新在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期权型资源配置既能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又能促进探索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在期权型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相对于创新的资源投入,资源配置方式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4.
为了把握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首先对颠覆性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将识别与预测方法分为5类,分别展开详述;最后,对各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已有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有识别研究方法均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外部影响或内在特征中的某一方面展开,并未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未来,应综合把握颠覆性技术内外部特征,构建全面、系统的识别与预测框架。  相似文献   
25.
针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文章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我国金融业面对挑战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Recen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has focused almost exclusively on identifying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such practices, without regard for the type of activity in question. However, organizational theory suggests that more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ten involve higher degrees of strategic uncertainty for firms and performance ambiguity in relation to individual employees. Therefore, the 'organic' or 'clan' form of organization -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HRM practices - is expected to perform better within knowledge-intensive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s compared to other sectors. A sample of 726 Danish firms with more than 50 employees in manufacturing and private service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RM practices are more effective in influenc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hen applied together, as compared with situations in which individual practices are applied alone. In other words, organiza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obtain.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of complementary HRM practices is more effective for firms in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 ('high' and 'medium'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27.
品牌共同体是国外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与顾客互动的方式。品牌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增加顾客的社交利益,对于顾客间互动以及体会品牌的内涵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介绍品牌共同体的定义、特征、意义,从而向企业提出创建品牌共同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This study shows that firm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xperience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in R & D as the level of R & D expenditures rise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of the innovative output of 16 pharmaceutical firms over a 19 year period. Given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R & D budgets and firm size, our study suggests the wave of mergers in the industry may yield less innovative productivity than managers expect.  相似文献   
29.
费太安 《特区经济》2008,235(8):296-297
面对不断飙升的房价,从理论界到政策层面对其原因都有不同的解读,但从实践结果来看对房价的治理并不理想。本文在综合分析理论研究与国家调控政策的基础上,认为创新措施采取网络型的政府市场供给模式是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有效途径。文章着重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此举对缓解供需矛盾、解决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操控、改变预期、稳定房价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曾体 《中国经贸》2008,(20):65-66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受信度受到质疑。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此冲击强度较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战略眼光和营销运作的成功。本文从营销战略的角度,结合中国银行服务营销的运行状况,对中国银行发展走势及营销战略进行深度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