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20篇
财政金融   51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130篇
经济学   355篇
综合类   1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43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国政府义务教育支出:问题和进一步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方面探讨了政府在义务教育融资及生产中的责任,并结合中国政府义务教育支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原则、具体建议及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2.
In most OECD countries, the wage gap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narrowed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Developments of the last 20 years, e.g., increased labour market attachment of women or the introduction of equal pay laws, may have reduced the gender wage gap. We investigate the extent, persistence, and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 gender wage gap in Austria, for the years 1983 and 1997. Using wag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we find that the average gender wage gap was almost as high in 1997 as it was in 1983. Not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the gender wage gap dropped from 25.5 to 23.3% of men’s wages. Taking observ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to account, we estimate that the mean gender wage gap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i.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dropped from 17 to 14% of men’s wages. A decomposition of the gender wage gap over time indicates that both returns to human capital and less discrimination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narrowing of the gender wage gap.
Christine ZulehnerEmail:
  相似文献   
33.
Thiess Buettner 《Empirica》2007,34(4):287-297
This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n regional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in Europe and, in particular, in the EU-accession countr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hereas substantial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unemployment are found for pre-accession EU member countries as well as for accession countr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taking account of spatial effects shows that regional wage flexibilit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accession countries. Moreover, unemployment disparities are found to be less persistent in the accession countries.
Thiess BuettnerEmail:
  相似文献   
34.
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8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首先,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省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增加各省的犯罪率。其次,中国犯罪率的上升和"第五次犯罪高峰"的产生与城市登记失业率有关:一方面,它意味着民工失业率也可能在上升,城市居民和民工失业的增加都会直接推动犯罪率上升,而由于失业的民工缺乏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他们会更加脆弱并更容易走向犯罪,因此会更容易推动犯罪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城市失业率的上升还会推动地方政府采取更加歧视民工的就业政策来保护城市居民的就业,因而在犯罪率上升和犯罪高峰持续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的解释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制定降低犯罪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5.
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1987年到2008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无论是以就业人数还是以总产值来度量,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生产的工业品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抵补了一部分由于劳动力流动限制而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然而,本文更为重要的发现是:与其利润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乡镇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年度作用递减;并且,在1998年之后,其作用的估计值在零附近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摆动。这说明城乡间的产品流动对于生产要素流动不充分的补偿作用可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在我国高度竞争的工业品市场上,位于农村的工业企业是没有优势的,因为它们缺乏城市工业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加强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流动、培育完善的要素市场,而非继续鼓励农村工业化,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通过设计一组最后通牒实验考察了分配动机的公平和分配结果的公平对人的行为决策的影响,并分别从浙江和北京两地获取了相关实验数据。采用角色随机分配的简化最后通牒实验,通过提议者不同可选分配方案向响应者发送的信号,考察对提议者的"动机是否公平"从而响应者是否有相应的不同拒绝率。实验结果表明,响应者对提议者"分配动机的公平"有显著不同的反应,说明基于动机的互惠偏好确实在人们的行为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本文通过一组修正型的最后通牒实验从分配结果公平的角度考察了其影响机制,发现分别在保证博弈实验中38%的被试拒绝行为,以及免惩罚博弈中89%的被试拒绝行为,不能被差异厌恶偏好理论进行解释。本文实验的结果在于说明分配动机的公平比分配结果的公平更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其暗含的政策含义即分配过程的公平比分配结果的公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8.
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工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工资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9.
基于劳动力、产业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地区间工资差异的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市场潜力与工资的新经济地理学(NEG)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市场潜力对工资产生正面影响。市场潜力对工资产生正面影响来自两种渠道:一是市场潜力引发了经济集聚效应;二是市场潜力产生了逆经济集聚。相比之下,市场潜力引发了经济集聚效应更能提高和扩大地区工资水平与差异,因为经济集聚需要更低的贸易成本、较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0.
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政策偏向是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再分配恶性循环的决定因素。当政策偏向于穷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提高税率,扩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当政策偏向于富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降低税率,减少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依据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针对恶化的不平等而采取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果差,没能扭转不平等恶化趋势,政策偏向严重。(2)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富人,使富人税负相对轻于穷人,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偏向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多为消费券(物),导致越扶越贫。为此,需要从调整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