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4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15篇
经济学   218篇
综合类   134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57篇
农业经济   46篇
经济概况   16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见解。文章主要在界定城乡统筹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无锡统筹发展的成果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校准方法作为一种确定数理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的手段之一,在贸易政策的建模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利用中日韩三国自1990~2003年共14年的贸易额及相关数据建立校准模型,并对拟议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做出比较静态分析,从产业层面来模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所可能带来的福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会增加彼此的国民福利水平,并会对未加入贸易协定的其他东亚国家产生影响.因此,在东亚形成更为广泛的自由贸易安排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更佳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琮沅  景保峰 《物流技术》2007,26(10):18-20
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其发展要因,最后,基于发展要因提出经济区发展战略,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农产品的优势,以及CAFTA的建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就如何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经济脱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脱钩理论与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转移投入概念,建立了绿洲脱钩分析模型,对"七五"以来四个五年计划期间GDP快速增长的天山北坡绿洲经济带的生态—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带脱钩关系特点,进一步提出了绿洲经济优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区与制度的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是为了促进滨海新区及天津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在理论上不仅要考虑到技术、制度的因素,也要考虑到空间的因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理论模型的影响。具体研究空间因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影响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空间作用,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方式和区域发展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崭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一致,确立了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和东亚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中国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又一件对外经贸方面的重大事件。本就这一东亚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产生的国际背景,以及实现目标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China launched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FTZ) Program on September 29, 2013 in a bid to reduc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s, ease restrictions on investments, further open up its financial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ize its currency to booster shipping, logistics, and commerce. This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a background of the Shanghai FTZ and some reflections on it. China’s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has made a major impact on its port cities. Competitions between ports are gradually evolving into competitions between supply chains, with ports no longer considered as isolated links in the transport chain but rather as integral links in the supply chain. Ports are transitioning into fourth-generation port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logistics and value-added activities, which are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local industrial and service businesses. In this trend, China’s port cities can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value-added services and become centers of commodity flow, capit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Specificall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industries and actively coordinating the activities of relevant parties help regulate the operations of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to obtain potential value-added benefi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hanghai FTZ will not only stimulate trade but will also bring increased shipping and finance opportunities to the city. With free trade as the new direction and focus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initiatives, the Shanghai FTZ will hopefully lay the groundwork for a new round of reforms and restructuring of the Chinese economy.  相似文献   
9.
王旭阳  肖金成  张燕燕 《改革》2020,(3):126-139
面对世界经贸关系的变化和全球治理秩序的重构,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对改革开放的新要求,我国自2013年以来已经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制度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和试点经验的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优异,但也存在发展引领效果不明显、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自主改革创新权限不够高等问题。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应着力提高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自主权限,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协同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平台支撑和关键节点作用,将自贸试验区战略与国家区域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在参与自贸区活动中存在着“抢位”等盲目行为,自贸区“光环效应”明显。不良“光环效应”遮蔽自贸区的内在发展,反映了我国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宏观问题。文章从自贸区的本身、人们心理情感、政策环境和信息传递过程四个方面分析自贸区不良“光环效应”的产生原因,并揭示不良“光环效应”可能带来的弊端,如浪费资源、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公信力、增加政策执行难度、遮蔽自贸区本质、不利于长远发展等问题。最后,在健康生态的理念下从三个方面探求破解“光环效应”、回归上海自贸区发展“正道”的有效途径,包括信息传递过程要公开、透明、准确、快速;各活动主体需开阔视野、端正认识、回归理性;自贸区自身建设则要立足国际环境,激发内在动力,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构建对接全球经济发展的市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