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2篇 |
免费 | 1082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86篇 |
工业经济 | 163篇 |
计划管理 | 853篇 |
经济学 | 1193篇 |
综合类 | 808篇 |
运输经济 | 19篇 |
旅游经济 | 19篇 |
贸易经济 | 648篇 |
农业经济 | 1807篇 |
经济概况 | 8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0篇 |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54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386篇 |
2013年 | 374篇 |
2012年 | 468篇 |
2011年 | 514篇 |
2010年 | 392篇 |
2009年 | 403篇 |
2008年 | 446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10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把农民收入和消费及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了考察。基于1978—2008年数据拟合的多变量协整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结果表明,农业财政和金融在长期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金融信贷在短期可有效扩大农民消费,并且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内源融资的效率;消费方程反映出我国农民消费具有短视性特点,对同期收入过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与政府良性循环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抽取资源资助工业发展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农民权益受损,也会导致工业自生能力减弱、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经济增长依赖外需等风险。政府在经历农业资助工业发展阶段后,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良性循环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补贴效率,并将工业发展收益的一部分合理返还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实现农民工从强迫性迁移到平等性迁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的产业发展及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不适合我国国情。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原因在于农业自身产业结构的趋同以及第二产业发展和城市产业雷同。总体来讲,乡镇企业工业品的生产无法超越城市企业,农村工业企业将也无法得到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因此,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可选择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作为引擎,利用农业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现代金融业的趋利动机,将会形成与此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和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发展优势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两者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清徐县优势农业葡萄及葡萄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结合实证分析法通过协调发展度函数构建模型对清徐优势农业协调旅游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清徐县优势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从2004年的0.118 6上升到2016年的0.985 8,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协调度13年间,2004~2008年介于0.221 5~0.490 5之间,处于失调发展阶段,2009年为过渡阶段,协调度为0.524 3,2010~2015年协调度介于0.626 7~0.685 8之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2016年协调度为0.701 7,发展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收入的增加。[结论]推动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清徐县需加大散户经营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散户存在的实际问题,夯实优势农业的基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控药减害增收\"的目标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利用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分解指数法分解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伴生大量农药施用,仅少数省域表现出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扩张绝对脱钩的理想状态,东北西北部分省域农业经济增长则以更大幅度的农药投入增长为代价。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部地区种植规模变化、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因素均是推动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北地区仅劳动力规模效应成为推动脱钩的力量。[结论]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需要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普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低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推广度;构建农户施药的多重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病虫灾害保险减少农户对生产过程的风险感知,发挥农业合作社对农户施药行为的规制作用,完善产品分级认证和安全准入制度;通过农地合理流转和农业机械化等方式集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减免农业税的长期效应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一个基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在均衡框架下对农业税减免政策的长期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农业税减免政策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只对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有着一次性影响的结论。本文提出,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大幅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才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樊琛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4):12-14
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为其注入新的动力。本文拟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大背景,对当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农产品流通业电子商务模式,以期推进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与交易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实施策略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超市为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兆德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3):56-60
运用2001—2009年的西部12个省(市、区)的22家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财税补贴政策对西部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税补贴政策对西部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较深,且覆盖面较广。但所得税优惠政策并未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导致该项政策缺乏效率;财政补贴收入政策对企业成长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具有持续性,同时该项政策造成政府的隐性担保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的举债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