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01篇 |
免费 | 564篇 |
国内免费 | 48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96篇 |
工业经济 | 997篇 |
计划管理 | 5186篇 |
经济学 | 4709篇 |
综合类 | 4025篇 |
运输经济 | 287篇 |
旅游经济 | 641篇 |
贸易经济 | 2854篇 |
农业经济 | 3150篇 |
经济概况 | 40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326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670篇 |
2020年 | 671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371篇 |
2017年 | 517篇 |
2016年 | 550篇 |
2015年 | 647篇 |
2014年 | 1582篇 |
2013年 | 1830篇 |
2012年 | 2096篇 |
2011年 | 2735篇 |
2010年 | 2169篇 |
2009年 | 1817篇 |
2008年 | 1943篇 |
2007年 | 1677篇 |
2006年 | 1659篇 |
2005年 | 1163篇 |
2004年 | 882篇 |
2003年 | 655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570篇 |
2000年 | 343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苏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差距甚大的三大地带。中间地带的“二传手”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加大区域经济在空间结构上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统筹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中应该将中间地带城市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此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2.
在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过程中,如果无视中国的基本国情,片面强调快速发展大规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一方面,会加大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供给缺口,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另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从而损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与转变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立合理的技术结构;同时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为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增长路径的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93.
94.
本文解析节约型社会与我国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关系。文章从3个层面逐步论证,节约型社会提倡高效的资源利用、促进公平的社会消费与福利以及呼吁了可持续的代际资源分配。这不仅不违反我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同时也是从消费的角度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澜沧江中下游水能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是核心;坚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使澜沧江中下游水能资源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最终达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6.
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发展理论,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湖南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崛起,可以利用产业集群这一方式.从产业集群的理论出发,湖南要实现经济崛起应做好以下工作:营造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大政府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必要性及摆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一系列素质教育的实践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 相似文献
98.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
Pingyao Lai Senior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06,14(1):15-29
I. Introduction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witnessed some unprecedented changes: a sharp increase in urban unemployment, stagnation of labor transfer from agriculture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serious deflation. All these change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the previous development trajectory: sustained full employment in urban areas, rapid labor transfer from agriculture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persistent and significant inflation. Beg… 相似文献
100.
John Wong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06,14(2):1-15
I. High Growth, Higher Stakes China’s economy in 2005 experienced another year of surging growth, with its total GDP(based on recent revision) expanding at 9.9 percent to reach 18.23 tn yuan (US$2.26 tn).1 Growth in 2005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10.1 percent in 2004; but it was nonetheless very high. Sustained high growth is accompanied by potential high risks, and it inevitably raises the issue of future sustainability of high growth. Although the Chinese economic policy-makers in 2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