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7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财政金融   87篇
工业经济   106篇
计划管理   494篇
经济学   614篇
综合类   426篇
运输经济   59篇
旅游经济   86篇
贸易经济   275篇
农业经济   1908篇
经济概况   32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研究目的:探寻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规模逐渐下降,农村居民点总规模却呈现扩张态势的原因。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规模及数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人口变动、人均农地变动等对农村居民点规模有显著影响;农民土地产权观、宅基地制度不完善是导致一户多宅、土地闲置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在科学规划引导下,通过建立退出补偿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宅基地合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72.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从微观经济角度来讲,集约利用土地是企业经营中的生产要素组合问题。只有企业经营者根据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自主决策才能确定最佳要素组合方式。政府只能通过土地价格来影响、促使企业做出节约土地的要素组合决策。从宏观经济角度上讲,集约用地的标志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在产业部门间、企业间、地域间和区位上的优化配置,而要达此目标,离不开开放、竞争、统一、有序的要素市场。研究结论:现行的行政一计划配置制度不能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社会总体的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尽快转变土地资源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同时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国家宏观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73.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生态承载力、生态绿当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化表征,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采用该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兼顾,有利于当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论: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不但能够较好地协调利益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而且优化算法具有可靠的数学基础,可以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74.
研究目的: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加强土地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减少趋势,而对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和水产品消费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水平地域差异明显。中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应转变主销区的观念,承担相应的粮食生产任务。中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由南方向北方、东部向中部推移,应该加强对北方及中部新增长中心的潜力挖掘。研究结论:树立大食物观念,着眼于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转变传统粮食供给观念,提高非主产区食物供给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75.
PSR视角下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PSK框架,并据此构建了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及GIS软件,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276.
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77.
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2012年的水平为近5年最低值;(2)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研究时段内集约利用水平都处在"较低~中等"等级。惠州市应该努力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低投入,高产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城市土地配置科学化、布局合理化、使用高效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78.
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进展和动态变化,分析其研究特点和不足之处,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通过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主题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自1990年以后,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论文数量、研究机构以及核心作者的数量大幅增加,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进入21世纪后研究的主题集中在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本质探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结构优化以及新技术与土地利用规划学的融合等方向上,研究的范围也从中尺度向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方向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结论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学总体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研究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技术先进性与研究成果不匹配、核心作者群没有真正形成等问题;今后需要更加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强研究技术与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体系,加强实证类的主题研究,加强核心作者的培养等,更好的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学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9.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Scal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Societal and Ecosystem Metabolism (MuSIASEM)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rural land uses. Using secondary data on farming systems in Laos, we illustrate how the concept of metabolic pattern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links between the various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 of rural systems. To this purpose, we characterize the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in rural Laos by a series of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defined across: (i)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of organization described at different scales (i.e. households, rural villages,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he whole country) and (ii)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analysis, including economic, agronomic, social, biophysical, and ecological analysis. The MuSIASEM approach simultaneously employs two non-equivalent criteria for quantification. The observed rural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an integrated set of flow elements (money, food, energy, water, fertilizer and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mapped against two distinct fund elements: (i) a multi-level matrix of human activity (flows being expressed in terms of intensity per hour) and (ii) a multi-level matrix of land uses (flows being expressed as density per hectare). Our case study shows that in this way it is possible to move across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scales and dimensions, to arrive at an integrat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tabolic pattern of farm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280.
运用GIS技术与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2000~2005年环首都经济圈区域土地利用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研究了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耕地、林地、草地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水平,且进入模型的因子与各土地类型变化情况有很高的相关性。该区域耕地、林地变化受自然、社会经济、通达性三大类因素的影响,而草地变化则主要受社会经济及通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