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26篇
计划管理   221篇
经济学   336篇
综合类   358篇
运输经济   32篇
旅游经济   78篇
贸易经济   143篇
农业经济   408篇
经济概况   3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基于湖北省382份茶叶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一步估计”法分析贫困山区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户茶叶种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样本户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剩余;茶园的海拔、树龄、茶农是否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户主是否受过种茶培训等因素对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动贫困山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茶产业“三项补贴”,改善茶园基础设施条件;优化茶叶种植布局,提高合作社服务水平;成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职业茶农,以提高贫困山区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演变视角,探索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欠发达农区土地利用转型。[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县凤凰镇铺前村为研究区,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复原了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状况,揭示了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30年来铺前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先后经历了快速扩张、加速扩张及缓慢扩张3个阶段,用地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同时出现了一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空间结构先后呈现蔓延扩张、跳跃式扩张、填隙式扩张模式发展特征;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功能结构演变特征是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弱化,出现微弱的非农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虽然经历稳定弱化和加速弱化过程,但是仍是主导功能,生态功能在中后期因内部用地竞争而明显弱化。[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揭示了30年来铺前村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特征,为优化农村土地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农村改厕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厕所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准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改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加强其市场化研究可为建立农村改厕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化机制、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农村改厕新技术新产品区域适用性分析与各地农村改厕工作推进情况,结合实地调研形成的判断。[结果]我国农村改厕存在政府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市场导向不足、行业缺乏规范和农户参与意识薄弱等主要问题。[结论]破除农村改厕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化困境,需要科学合理加大资金支持、搭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化平台、构建政产学研协作推进机制、加强农村改厕的规范化管理、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宣传培训促进市场推广,多措并举建立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探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4种常见生计资本及失地农民因征地补偿所特有的自然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以期为其他生计研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失地农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劳动力就业率4个角度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路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被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结果](1)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和资金资本是主要直接驱动因素,对安宁区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2)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可持续生计产生有限的影响;(3)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与其他3种生计资本之间存在多种内在影响,最终通过资金资本对生计产生的间接效应。[结论]针对失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应使用自然资本补偿替代自然资本,5项生计资本对于该群体生计可持续性影响在程度以及驱动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
国有集体林区不应再是减免原木农特税与否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过去以北方国有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为域,作区分减免林业产销原木农业特产税的不公平待遇,阐明划分"国有林区"与"集体林区"的由来以及仍袭用此词的看法,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应统一南北林业原木的农业特产税制,实现公平税负,以求生存,谋发展,应对入世后经济全球化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
宋代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水事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华峰  丁雨晴 《中国农史》2007,26(3):104-112
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圩田开发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迅速发展。人们在圩田开发利用过程中,因为争水、排涝、抢占河湖滩地,以及对陂湖的恣意破坏等因素,产生了诸多水事纠纷。这些纠纷主要有地主与农民之间、官府与民间以及圩际之间等类型。面对各种水事纠纷,两宋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7.
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民族地区一般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相对较低,资源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应在政策上对民族地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予以扶持,加大民族地区矿产勘查投入,搞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入,促进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98.
研究目的:提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为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实证调研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与转移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用地紧缺的挑战,应从产业选择着手,尽可能降低土地资源的高成本投入。同时,强化优化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经济发达地区优质耕地剧减,加强对现有优质耕地的保护成为土地利用战略抉择的重要方向;(3)为保障土地生态安全,建议利用生态指标进行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以此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控制区域建设用地总量;(4)改革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财税制度,构建地方政府保护耕地、高效利用建设用地的长效机制。研究结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优质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土地生态建设、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未来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9.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技术导则>要求,在大连市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中首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大连市人居环境适应性评价,而影响人居环境适宜性的诸多自然因素中,最为根本且起主导作用的则主要为能综合反映区域自然条件的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特征.本文基于gis手段,利用mapinfo和idris软件,以大连市乡镇街道和公里网格为评价单...  相似文献   
100.
该文根据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针对雅安市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引起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11年来雅安市耕地面积总体呈线性下降,经历了缓慢减少→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且人均耕地面积也呈线性下降趋势。以第一、二主成分为自变量、耕地面积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表明,耕地面积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和规模以及活跃度密切相关;指标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雅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为粮食产量因子、交通因子、油料产量因子和人口与经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