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6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94篇
财政金融   157篇
工业经济   99篇
计划管理   926篇
经济学   1980篇
综合类   859篇
运输经济   23篇
旅游经济   71篇
贸易经济   305篇
农业经济   5883篇
经济概况   100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目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其耦合发展对于存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江苏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关联度,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协调程度。[结果]生态农业系统与生态旅游系统中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的关联度分别为0.719,0.673和0.621,大小顺序分别为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旅游价值,而生态旅游系统与生态农业系统中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联度分别为0.687,0.700和0.626,大小顺序分别为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耦合作用均分别为较强、较强和中等。2012~2016年江苏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但一直在增加,同时耦合水平经历了初级协调发展水平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的过程。[结论]江苏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耦合发展仍有进步的空间,今后应加强耦合发展机制,推动两大耦合产业走向更深更广的发展领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保证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2.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4.
巴中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秦巴山区巴中市农田土壤中镉(Cd)、铅(Pb)、锌(Zn)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为农田重金属防治科学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章采用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综合评价巴中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巴中市农田土壤锌平均含量比四川省丘陵地区背景值高6.78%,而镉和铅含量均未超出其背景值,总体评价良好,但各检测点之间差异较大,镉含量最多超出背景值5.7倍。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10,接近清洁状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最小值为15.94,最大值为177.74,平均值为35.38。[结论]巴中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基本处于低度风险级别,但各地块污染程度不尽一致,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当措施治理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45.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将冀北地区的发展确定为承担生态保障与水源涵养功能,文章基于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特征,研究了该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该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了影响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模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政策因素四大类37个影响因素,借助于统计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归纳为5个公因子,利用SPSS软件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各个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将四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拟合优度较高,影响因素通过分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论]依据定性分析假设与计量模拟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加强生态建设项目的推进、适度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加大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实施资源节约型生产创新模式以及健全和完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在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开展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研究对了解耕地外部性价值的大小及深化耕地生态价值的量化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为例,从14个地州市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出发,将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在各地州市转移的测度,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构建市域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分别测算各地州市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结果](1)2015年新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盈余输出,全疆共可获得生态补偿费103.31亿元;(2)2015年新疆南北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比为1:1.7,生态足迹总量比为1:2.2,生态超载指数北亏南盈,表明南北疆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间呈"空间异位"格局;(3)新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共需支付耕地生态补偿费55.67亿元,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外)和南疆地区分别可获得生态补偿费为96.59亿元和62.39亿元。[结论]该文可为新疆各地州市构建耕地生态价值补偿路径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以耕地生态价值量确定耕地保护指标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区域经济发展反映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生态农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态农业各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最终确定生态农业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生态农业指标中评价指数大于0.9是森林覆盖率,介于0.8~0.7的包括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化肥施用量。且生态农业中各个指标与GDP都正相关,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与GDP显著相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结论]成渝经济区经济受生态农业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更多生态农业相关因素,对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闽侯县农用地闲置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发展水平。[方法]建立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外部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生产总值、种粮补贴、自然灾害、农业技术水平、农村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农村生态补偿金额、农地的整理规模及环保支出占GDP比重共确定12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种粮补贴、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生态补偿金额、生物多样性程度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趋势;自然灾害则与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整体看来,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主要受到当地经济、环境及生态基础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弥补现有绩效观的不足,提出并解析了基于行为—结果—反馈的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内涵,开展粤西北山区"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及低效因子诊断。[方法]从实施行为、效益结果、调查反馈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量化评估绩效水平并诊断低效因子。[结果]粤西北山区各县市在组织实施、综合效益和调查反馈方面各有不足,"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水平总体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罗定市绩效值最高,绩效水平为良好;英德市、蕉岭县、南雄市、仁化县的绩效水平为中级;郁南县、龙川县、始兴县、云安县的绩效水平为低级;对于粤西北山区大多数县(市),实施行为作为首位低效因子,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的贡献度最小。[结论]基于行为—结果—反馈的绩效观,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的绩效评价,能够客观衡量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水平。增加田间道路建设、提高土地流转面积、加强专项工作经费落实对于提高粤西北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0.
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陕西省耕地利用隐形变化与产量的耦合关系,以此优化粮食生产系统的指导方式,提高陕西省粮食产量,协调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方法]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法,以粮食生产的"投入指标"为评价依据,耕地利用强度由地均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比、复种指数及地均农业机械动力表征等4个指标构成,以及利用2005~2015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分析其耕地利用转型和粮食产量耦合关系时空演变。[结果]2005~2015年间陕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强度数值上逐年增大,但空间布局变化较分散;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陕西省各地市粮食产量整体有所增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高耦合值区增加,低耦合区值逐渐减少;从空间上看,陕西省中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越来越高。[结论]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在2005~2015年间呈现耦合度逐渐增加的态势,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安全具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